家長偷看孩子微信合適嗎
每個孩子都有隱私,家長千萬不要輕易觸碰孩子的隱私,否則孩子會對你產生不信任的感覺,以后想要和孩子維持好親子關系就會存在困難。
家長偷看孩子微信合適嗎
其實我也作為父母,我覺得很難用合適還是不合適來看待。
這個問題,我打算換位思考下,假如我是一個初二的學生(不過我初二那會沒有微信),我父母偷看了我的微信,我會怎么想呢?
有人會說,我們要尊重隱私,雖然還是初二學生,但是也要尊重,不能侵犯。真的是這樣嗎?真的能拿“隱私權,不可侵犯”來一刀切嗎?
初二的學生,正常的社交是應該有的,但是由于這個時期,他們未經(jīng)歷過,也不具備復雜的社會經(jīng)驗,也沒形成的完整的人生觀,微信作為一個社交工具,這個時候是非常敏感的。你真敢放任其自由。
有時候,偷看了微信,及時發(fā)現(xiàn)小孩在通過社交工具談戀愛的時候,你有沒有慶幸自己做了一件對的事情呢。或者發(fā)現(xiàn)孩子在通過社交工具,抱怨自己的父母時候,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在孩子心目中,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呢。父母總覺得自己我是為了你好,為了你啥啥的,其實孩有多少能夠理解?這個答案在不同人心里,有不同答案,放在你們心里知道就可以了。
我們再換個角度,我們作為家長,用了一個"偷”字,其實你內心真的有過愧疚感嗎?當然我不去猜測,你自己給自己一個解釋了。
總的來說,要分不同場景去看。有的孩子,本身就更偏向學習,微信偶爾用于和老師交流,密碼都是父母給設置的,平時就很愿意和父母分享學校的事情,你還會“偷”看嗎?都沒必要了。你之所以偷看,是因為總有原因的。你內心一定有對孩子某點不放心。你先想想自己為什么要偷看。有句話說的好,先理理源頭。
另外,我希望不要再拿所謂的“隱私啊,不容侵犯啊”來打上這種標簽。中國的文化,我的理解是家長式的文化,縱觀幾千年來,存在即合理,也有其獨特優(yōu)勢。有人說,不要高高在上。的確,尊重還是要有的,前提是相互尊重,進行有效溝通。
我的理解,初二學生,社交軟件目前應該是在有限范圍內使用,而不是放羊式的。
家長想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為什么會選擇偷看微信
1.更多的就是想從側面了解一下孩子有沒有談戀愛。
2.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缺少跟孩子溝通,導致孩子也很少跟自己的父母去分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3.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比較嚴格,對孩子有很多約束,孩子會故意隱藏自己,越隱藏越會勾起家長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
4.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感覺和父母之間有代溝,父母也不懂自己在想什么,所以就不愿意和父母溝通,所以很多父母也想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就選擇了偷看。
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請尊重孩子的隱私
1.給予孩子自尊感滿足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孩子表現(xiàn)出了超強的自尊感,父母表示理解的姿態(tài)可以讓孩子的心理訴求得到滿足。有高自尊感的孩子心理有安全感,能夠積極地面對生活的概率更高。
2.讓孩子更加信任父母
孩子會從父母的態(tài)度和行為應對中感受到對自我的尊重,這使得孩子更加容易對父母保持信任,更加容易放下面子對父母傾訴。親子間的信任感從尊重孩子的隱私開始。
3.有助于孩子獨立性發(fā)展
隱私得到尊重的孩子在獨立性發(fā)展方面更加有優(yōu)勢,孩子不會對父母過度依賴,具備獨自處理問題,控制負面情緒,消化挫折感的能力。孩子的獨立性在父母的尊重中得到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