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主見的原因
缺乏主見對孩子來說是有危害的,在家庭中父母不應該忽視孩子的想法和需求,需要好好的去培養孩子的主見,讓孩子能夠積極的成長。
孩子缺乏主見的原因
1、父母包辦孩子的一切生活
有很多的父母對于孩子過度疼愛,認為孩子年齡還小,很多事情孩子自己做不好。所以,在生活中,父母就會一味包辦、代替或過多地干涉孩子的事情。可是,這樣就會導致孩子沒有機會去選擇。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做任何的選擇,孩子都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
2、不舍得放手
很多父母覺得不管孩子長到多大,都認為孩子應該聽自己的。所以給予孩子的關愛與幫助也不會減少,會不斷地去干涉孩子的生活。這樣久而久之,孩子不僅容易失去主見,同時還可能成為社會上的“巨嬰”。
3、父母喜歡否定孩子
父母如果經常否定孩子,會容易造成孩子沒主見。以下場景我們都很熟悉吧:
去商場試衣服,孩子看好一條裙子:“這裙子不好看,換這條吧。”
孩子喜歡跳舞:“跳舞有什么用,還耽誤學習。”
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你還小,懂什么啊。”
以上這類話都會造成孩子自我設限,父母否定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打擊他們思考和選擇的積極性。時間久了,孩子再也沒有信心發表自己的想法,甚至會覺得自己說什么都是錯誤的,也就變得越來越沒有主見。
如何培養有主見的孩子,家長會陷入這樣幾個誤區
誤區一:覺得孩子“天生就沒有主見”
很多家長會覺得“有主見”是個性的附屬,認為自家孩子“沒有主見”是天生的,其實我們更應該把這件事當作一種可以學習然后get到的能力。而真正的變量在于孩子性格不同,學習這種能力的方式和快慢不同。
有些孩子是行動派,能夠迅速根據自己的主見進行實踐。有些孩子則比較慢熱,先觀察一下周圍的環境和他人的行動,再做出自己的選擇。后者這樣的孩子,未來就不能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了嗎?不一定,我們可以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幫助他們去練習做決定。慢一點,不代表孩子就“沒有主見”。
誤區二:孩子必須做出“最完美的決定”
孩子自主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這樣還算是“有主見”嗎?當然算。孩子自己做主的時候,不需要全部都是正確的、完美的。
孩子必須做出“最完美的決定”,這既是家長在面對孩子在做決定時常常會有的偏見,往往也是孩子自己做決策時容易陷入的偏執。其實,在成為一名決策者的過程中,有偏差或者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考慮事情的風險是必要的,但怕出錯不能成為阻礙我們發表意見、做出決定的絆腳石。
不需要讓孩子做最完美的決定,即使錯了也沒有關系,在一次又一次地試錯中孩子才能成長和收獲。
誤區三:支持孩子做決定=完全放任
讓孩子學會自主掌控一些事情,不代表家長就可以當“甩手掌柜”,完全放任,無論什么結果都隨孩子。
因為孩子年紀還小,認知和能力是有限的,家長應該靈活地為孩子劃出一個范圍,積極支持孩子決定的同時,也要提醒孩子的“主見”是否合理,及時給予反饋,關鍵是讓孩子在鍛煉中逐漸擁有發表“主見”的動力和自主決定的能力。
“沒主見”會對孩子成長造成什么影響
1.影響孩子今后的生活
從有主見和沒主見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出,他們今后的生活是有很大的不同。有主見的孩子,在面對人生的選擇的時候,他會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在今后的生活中會更加好。反之,對于沒主見的孩子來說,他以后的生活會變得有點枯燥,沒有動力。
2.影響孩子的性格
對于有主見和沒主見的孩子來說,他們在性格上是有很大區別。特別是有主見的孩子在處理事情上是非常冷靜,并且樂于和人交往。沒主見的孩子在處理事情上是優柔寡斷,他們常常存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歡和別人交往,同時也害怕和別人交往。
3.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
基本上有主見的孩子會很主動的和別人進行交往,從而鍛煉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好。沒主見的孩子不會提出什么要求,他們只會停在原地,等待別人主動的找他,他們會慢慢地從群體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