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十八歲不聽話怎么辦
十八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有點叛逆是很正常的。但是作為家長,如何與他溝通,深層次的交流,并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很重要。培養好的習慣,愛護他,懂他,聽他,與他一起成長,也才是我們父母應該做的。那么,兒子十八歲不聽話怎么辦?
兒子十八歲不聽話怎么辦
1、及時調整教育方式
家長要有青春期認識,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家長若是沒有青春期認識,對孩子的心思發展后知后覺,看到孩子不同以往的體現,只是一味著重孩子“叛逆不聽話了”,心情就會煩躁不安,進而直接影響對孩子。
2、學會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特性,不要總是打擊批判孩子。有的家長面臨孩子的頂嘴、不聽話等十分憤怒,覺得不馬上糾正孩子,孩子就有可能變壞。因此采取強硬措施,非打即罵。家長要尊重他們的特性,不要老是用自己的眼光評判他們。
3、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
事實表明,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僅需要父母的物質鼓勵,更需要父母的精神鼓勵。父母適當運用賞識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使孩子正視自己在賞識和賞識方面的能力。
4、給孩子應有的信任
孩子經常說我爸媽不相信我,不理解我。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給他一定的權利和信任,有些事情可以讓他獨立體驗。如果他愛,就讓他飛吧。他遲早要面對這個社會。
5、學會傾聽
和孩子交流時,要耐心傾聽。無論孩子講什么,父母一定要耐心傾聽,這是對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解決矛盾的一個途徑。
18歲兒子不聽話還打父母能怎么管教
1、首先,家長要有青春期意識,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青春期變化感到突然,沒有思想準備,更不必說有預先干預的理念和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這些家長由于沒有青春期意識,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后知后覺,看到孩子不同以往的表現,只是一味強調孩子“不乖了”、“逆反了”等,情緒就會煩躁不安,進而直接影響對孩子無端干涉的頻率、范圍和方式,引起進入人生第二加速發展期孩子的強烈不滿。
2、尊重孩子的個性,不要老是打擊批評孩子。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于是采取了強硬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卻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正是發展獨立意識的階段,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家長要尊重他們的個性,不要老是用自己的眼光評判他們。
十七八歲男孩子叛逆期咋管
1.不做道德判斷。對于孩子的逆反行為,家長不要上來就給孩子打上不聽話、不懂事、情緒化、意志力薄弱的標簽,而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現象。
這時,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減少對孩子的道德判斷,不要孩子犯了錯或有了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就“上綱上線”。如果你的孩子在12-18歲有青春期逆反,你應該高興,因為他們正在步入大人的行列,正在成長和自我意識的整理中,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但總會過去的。
2.理解和包容。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定的情緒。這個時候,不能用正確與錯誤去評論孩子的行為,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
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自然而然地認為是孩子不夠用心導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績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責,而是要說,“我知道你的壓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家長的包容,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淀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3.陪伴原則。在這個原則之下,最重要的是建立愛的親子關系。花時間陪伴是緩解叛逆期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家長的付出要以有效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
對孩子的關心不一定只是在學習上,也可以是對孩子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了解和認識,多花點心思和時間陪伴孩子、了解孩子,也許比一味的“管”要好得多。
傾聽還應該有一個平等的態度,要向對待朋友一樣,不要居高臨下。一般在做心理輔導時,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累人的,這需要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與孩子交流時,更應該這樣,學會傾聽、多傾聽,除了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讓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4.給孩子提供平臺。青春期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是,認知和生活經驗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給孩子實踐的機會,他們就會更加沒有自信。關于青少年的事,一定要讓孩子做主。好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在表達,為什么你要為我做主,你為什么不尊重我的想法?
作為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碰南墻,自己去發現自身的不成熟,當吃過幾次虧后,孩子自然會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辦法,做一個可以適當放手的父母反而會加速孩子的成長。
5.關于規則。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做種種限制,比如規定他們幾點必須睡覺,幾點必須吃飯。
6.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階段,17歲正處于此階段,這是每一個家長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7.叛逆行為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了解孩子叛逆的具體原因是指導家長采取正確管教措施的基礎。
8.對于具體情況的管教需要考慮兒子叛逆的原因、程度、性格等多種因素,才能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