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被稱作什么
戴望舒是我國著名詩人,人們熟悉戴望舒多是從他的作品《雨巷》開始的,作者運用象征性抒情手法,暗示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至今仍時常浮現在人們的腦海中。
戴望舒被稱作什么
戴望舒被稱為雨巷詩人。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等。
戴望舒能在文學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創作的優秀的詩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為其風格獨特的詩作被人稱為現代詩派“詩壇領袖”。
1927年,他的詩《雨巷》顯示了新月派向現代派過渡的趨向,而1929年所創作的《我底記憶》則成為了現代詩派的起點。
《雨巷》中,詩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來營建抒情空間,傳達內心情感,并且融會了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纖弱婉約詩詞的藝術營養。不僅如此,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還在于它的和諧的音律美。
戴望舒為什么被稱為“雨巷詩人”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詩歌發表后產生了較大影響,詩人也因此被人稱為“雨巷詩人”。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借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這里,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的ㄔ亍著的彷徨者。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望已久的、高潔又憂郁的姑娘,也可把其當做是詩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苦悶,對未來的渺茫憧憬。
戴望舒被稱為什么主義詩人
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
戴望舒(1905.3.5~1950.2.28)現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
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恩等。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余杭區)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后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征派詩人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