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被稱為什么
張旭是唐代有名的草書書法家之一,有著“草圣”之稱,代表作品有《古詩四帖》等。他一位極具藝術、個性和才華的書法家和詩人,在書法史上有著很高的成就。
張旭被稱為什么
張旭(約675一約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擅長草書,被譽為“草圣”。
張旭的主要影響
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一位繼往開來的大書法家,張旭既繼承傳統,又勇于創新,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并加以創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藝術在盛唐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對后世書法的發展有直接或間接的重大影響,對于唐代書法藝術的繁榮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比張旭稍后的懷素、高閑等唐代僧人繼承了張旭的草法,繼承壯大了狂草的力量。而被稱為“變法出新意”的顏真卿,則是張旭弟子中取得最大成就的一人。
此外,鄔彤、崔邈等也是學張旭而有所成就的,至于張旭二傳、三傳的弟子中有所成就的更是數不勝數。
張旭的軼事典故
乘醉草書
據《國史補》記載,張旭深得草書筆法,后傳給了崔邈、顏真卿。張旭說:“開始時,我聽說公主與挑夫爭著走路而悟得草書筆法的意境。后來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得草書筆法的神韻?!泵看物嬀?,張旭在喝醉時就草書,揮筆大叫。
將頭浸入墨汁中用頭書寫,世上人稱他為“張顛”。酒醒后,張旭看見自己用頭寫的字,認為它神異而不可重新得到。后人評論書法名家,對于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人,或許有不同的意見,對于張旭則都沒有異議。
致簡獲富
據《書林紀事·卷二》等記載,張旭的書法為世所重之后,有一個貧困人家便選擇張旭作為鄰居,后多次寫信給張旭,獲得了張旭的回信,然后就拿到集市上賣,然后獲得了富足。
近現代論著中的版本則基本如下:當時人們只要得到張旭的片紙只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珍藏。據說,張旭有個鄰居,家境貧困,聽說張旭性情慷慨,就寫信給張旭,希望得到他的資助。
張旭非常同情鄰居,便在信中說道:您只要說這信是張旭寫的,要價可上百金。鄰人將信將疑,照著他的話上街售賣。不到半日,張旭寫的信就被搶購一空,鄰人因而在高興地回到家后向張旭致以萬分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