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不愛寫作業怎樣做心理疏導
作業是課堂學習的直觀反饋,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歡寫作業,導致很多家長都非常的苦惱,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家長首先要做的是不能打罵,要循循善誘,讓孩子對作業感興趣。
小學生不愛寫作業怎樣做心理疏導
第一,理解孩子的逃避心理。
孩子不愿做作業,拖拖拉拉、討價還價,家長氣得跳腳,很常見。
“就那幾道題,還嫌多,要是抓緊時間,半小時就能完成!”“一寫作業就說累,玩怎么就不累?不寫作業的借口真是多。”“我又不強求,周末白天寫一個小時作業,其他時間都在玩,還不行?”“讓他專心致志個把小時,怎么就這樣難。”
……家長不明白,寫作業這樣簡單的事情,孩子怎么會千方百計地拒絕。
心理學家出了解釋:
兒童(包括成人)為了補償“自卑”,會追求“成就感”和“優越感”,從而面對困難時,通常會逃避,并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挑戰。為什么追求“成就感”和“優越感”不是迎難而上?反倒是逃避?這其中隱藏的邏輯是:我不去做,就不會讓別人有機會知道我做不好。
比如,對在學習上有壓力的孩子來說,寫作業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讓他們心甘情愿寫作業,還要將“不良作業效果”呈現在父母和老師面前,這不符合他們所追求的“成就感”和“優越感”需要,所以會利用拖延、與父母討價還價等方式逃避作業。
因為追求“成就感”和“優越感”的人無法接納的是:明明很努力,我依舊做不好。為避免出現此種情況,還不如一開始就不去努力。家長在理解了孩子不愿意寫作業的心理機制后,再有的放矢改善狀況。
第二,絕不雪上加霜。
在做青少年心理咨詢時,會發現,一些家長極喜歡用打壓的方式,激勵孩子。
如果不好好寫作業,以后高中都考不上。
如果不好好讀書,將來只能睡大街。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家長以為,給孩子點出現狀和未來的關系,將危機擺在孩子面前,他們就能奮發向上。殊不知,打壓只會讓孩子看到晦暗的前途,讓他對未來生活沒有期待,喪失信心。
若是孩子已經對學習、寫作業產生了逃避心理,那么學習就是孩子心頭的一座大山,面對大山,他們做不到像愚公一樣,有移走的勇氣。
孩子可能鼓足勇氣努力一次,但是學習的大山實在難以撬動,又努力一次,還是覺得大山堅不可摧,第三次再鼓足勇氣努力一次,學習的大山,微微有些晃動,但是離移走實在太遙遠,孩子覺得遙不可及,還不如放棄。
而家長的打壓式激勵,就像孩子在撬動學習大山時,又給他壓了一塊石頭。將任務變得更加艱巨,不僅幫不上忙,還是幫倒忙。
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習得性無助就驗證了這個道理。
一只小狗,被關在一個小箱子里,時不時會遭受電擊,小狗想盡辦法逃脫,不斷跳躍,奔跑,可箱子怎么都打不開,電擊也總是躲不過。終于有一天,箱子打開了,可小狗不逃走了。不愿寫作業的孩子,通常在學習上已經遇到了很多困難,就像拼命奔逃的小狗,失敗次數多了,即便有一天有機會獲得突破,他也不想要嘗試了。
第三,找到成功例外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已經被困擾多時,形成了一定的“習得性無助”,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在現代教育制度下,孩子學習不好,在學校里承受的壓力會很大。教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自尊心的損失等等,若是家庭里家長再給予太多負面評價。
孩子可能就會“破罐破摔”。
因此,家長不僅要在思想觀念上、心理上,理解孩子、同情孩子還得想辦法幫助他找到黑暗中的一絲光明。而那些成功的例外,就屬于這絲光明。比如,不愿寫作業是孩子學習的常態。若是偶爾有一天,孩子能自覺完成一張卷子,一份作業,這就是例外。
家長要非常敏銳地抓到這些例外,發自內心表揚孩子的改變,同時與孩子探討,是因為發生了什么,他才做了例外。有可能是老師的表揚,有可能是同學的肯定,也有可能是孩子內心悄然發生的變化。
無論是什么,家長得幫助孩子將助他寫作業的因素揪出來,讓例外越來越多的發生。而且在孩子轉變過程中,家長一定得耐著性子,例外發生有可能不是那么經常,有可能不顯眼,需要家長有雙慧眼,發現例外,肯定孩子,讓成功例外越積越多。
而現實生活中,家長老師常犯的錯是,一直盯著孩子找毛病,忽略孩子一點點變好的跡象,或者孩子在變好的過程中,急于求成,想讓孩子,一夕之間,變成“優等生”。
第四,緩解家長自身焦慮
家長與孩子的狀態是相互影響的。
得到一個好孩子,前提是要有一個好家長。家長本身焦慮重重、對未來憂心忡忡,也會影響孩子對未來、人生的期盼。有許多家長,被中國那句老話所影響“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時代在改變,家長更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小學三年級不愿意寫作業,不等于小學四年級就不愿意寫。要給孩子發展變化的時間和空間。
或許家長會說,我給孩子時間了,社會給我時間嗎?社會給孩子時間嗎?我要是讓孩子慢吞吞進步,或者任由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做作業,是對他的不負責,以后長大了,可怎么辦?
聽起來似乎挺有道理,可是細想,有很多問題。有一些社會經歷的人,都明白:要想在社會上立足,除了好成績,還需要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應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的線性思維和自身局限,使得他看問題角度單一、路徑唯一,家長在要求孩子前,不妨先提升自己:改善焦慮,目力所視更廣,孩子成長空間更大,未來可能性就更多。
為什么有的小學生不愛寫作業,哪些原因會導致小學生不愛寫作業
作業量太大,寫也寫不完
一般情況下,小學生需要寫作業的科目主要包括語文、數學和英語這三門學科。不同的老師,講課方式和留作業的習慣是不一樣的,所以有的老師留作業多,有的老師留作業少。
但是有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三科老師一起留作業的情況,這樣就會出現學生作業堆積到一起,一部分學生看到作業留得多,寫也寫不完,就開始不愛寫作業了。
作業難度太大,學生不會寫
現在的學生,作業難度也是比較大的,有的學生知識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就會有一些作業他們不會寫,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不愛寫作業。
學生太貪玩,心思沒有放在寫作業這件事上
有的學生其實還是比較聰明的,但是他們也會有貪玩的心理,在玩和寫作業這兩件事情上,總是前者占據上風,所以也常常會出現學生為了玩不愛寫作業,或者寫作業糊弄的情況。
家長或者老師對學生寫作業的要求太高,導致學生“不敢寫”
有的家長或者老師,為了能夠讓學生變得更加優秀,所以就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在寫作業的時候,如果學生們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可能就會受到批評,因此,學生們因為害怕被批評和指責,就可能會出現不敢寫作業的情況。
怎樣鼓勵孩子自覺完成作業
1、父母以身作則制造學習氛圍
白天家長在外辛苦工作,孩子在校學習。晚上都是忙累了一天回到家,孩子不想動手寫作業,家長也累癱在沙發上,玩起了手機。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很難對學習產生興趣。所以家長可以放下手機,最好能給孩子準備一個安靜的小書房,房間里不要有玩具,書桌盡量整潔,除了少量的學習用品,其他一切從簡。有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是孩子好好完成作業的前提和基礎。
2、讓孩子自己動腦,解決問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孩子只是課堂學習,下課后不作思考,無法從根本上掌握知識。家庭作業一方面是為了檢驗課堂學習成果,一方面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會的題,父母切忌罵孩子笨,責怪孩子上課沒有聽講,可以先讓孩子圈出重點,容易的題先做。最后孩子解決難題的時候,家長不能包辦代替孩子思考,不能直接把答案拿來抄,而是要鼓勵孩子自己思考。
3、家長注意說話的語氣
父母對孩子心平氣和的、認真的、實事求是的指導,才是家庭教育的應有外部表現,而不應當是專橫、憤怒、叫喊、央告、懇求。再調皮的孩子,都渴望父母多一點耐心,多一點認同。所以父母吐槽歸吐槽,陪寫作業還是要注意語氣和態度。家長要學會透過孩子不喜歡做作業行為,了解孩子對作業不感興趣的本質。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用方法去引導孩子。
4、作業在前,“玩樂”放后
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玩游戲等活動。但不能因此耽誤做作業,家長和孩子可達成協議:作業在前,“玩樂”放后。因為孩子做作業時,要運用大腦,同時要抵抗很多不利因素的干擾,因而完成作業后會感到很疲勞。這時再讓孩子做喜歡、輕松的事情,就如同給孩子一個安慰,一個獎賞。下次孩子再做作業時就有了一個美好的期待,做作業的積極性就高了。
5、先復習后作業
作業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正確地理解、熟練地記憶所學的生詞、語法等,讓孩子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如果孩子課堂知識沒有掌握,所學的內容沒有消化和理解,孩子作業自然就做不好,因此為了孩子順利地完成作業,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做作業前先看書,復習完了之后再動筆寫作業,而不要圖省事,回到家抓起筆就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