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關心父母怎么教育
家長在愛孩子方面,要做的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要對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大包大攬,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家長為他們做這些是應該的,就會對家長形成依賴心理,就會沒有感恩的心,不懂得去關心家長。
孩子不關心父母怎么教育
1、家長不要過度寵溺孩子。父母愛子女是本性,但千萬不要過度寵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有什么能力就給孩子提供什么樣的生活,不要將大人和孩子區別對待,一家人應在一起同甘共苦。此外,家長面對孩子的需求應先考量篩選,然后跟孩子說明可以要或不要的理由,盡量讓孩子理解家長的想法。
2、讓孩子獨立做自己的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作用至關重要,但不是全權包攬孩子所有的大小事宜。家長應該放權讓孩子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承擔自己該擔的責任,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只偶爾在孩子需要時幫助孩子,孩子心里將懷有感激之情;即使家長沒有去幫孩子做,孩子也認為這是正常的,因為本來就應該是自己的事。
3、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家長在教育中也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去看望家里的老人,讓孩子從家長孝順老人、照顧老人的行為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此外,在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家長應適時對他人的付出表示感謝,同時自己樂于幫助他人,并且鼓勵孩子也這樣去做。
3、讓孩子真正學會給予。作為父母可以偶爾向孩子“示弱”,讓孩子為父母做些事。比如假裝拿不動衣服,讓孩子幫忙拿兩件;累了,請孩子倒杯水給爸媽喝等。讓孩子學會給予,當孩子給予的時候,父母也要感恩孩子的付出,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和感謝,讓孩子體驗到給予他人是有一件快樂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更愿意主動給予。
是什么導致孩子不會關心父母
1、父母總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有些父母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不顧自身經濟能力,竭力想要給孩子提供更高層次的物質條件,一味苦自己捧孩子,甚至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無條件滿足。這看似是在愛孩子,其實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在家里是有“特權”的,孩子會覺得自己高父母一等,同時也會滋生孩子本不該有的欲望。
2、孩子把父母的付出視作“應該”。有些父母很擅長“越俎代庖”,把本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搶過來包攬,還主動去負擔原本孩子應去承擔的責任。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責任感被父母的溺愛消磨殆盡,孩子會習慣性地把父母的付出視作“應該”;當父母沒幫孩子或沒做好時,就會遭到孩子的埋怨指責。
家長如何培養好孩子,讓孩子學會關心家長
朋友式“溝通”。一個良好氛圍的家庭,自然能夠培養出心善的孩子。父母經常與孩子溝通,可以了解孩子的現狀。如果孩子遇到什么問題,我們家長可以第一時間反應。孩子大一些時候,我們的溝通要講究辦法。不要高高在上,而是學著和孩子做朋友。潛移默化下,孩子心中更有認同感,自然也會更依賴關心父母。
責任感培養。孩子是家庭的一部分,享受權利的同時,也需要付出義務。這種義務,可以是輪換打掃家務,也可以是管小賬。參與到了家庭勞作,孩子會有家庭責任感,對自己的家庭中的位置,印象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