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家就關上屋門不和大人說話怎么辦
對待青春期的孩子絕對是一門藝術,每個家長都應該好好修煉。這門學問很深,需要家長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總結,并及時做出調整。只有家長能夠不斷改變自己,才會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回家就關上屋門不和大人說話怎么辦
既然問題出現了,那么,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尋求解決力法,您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在孩子面前盡量做到不嘮嘮。類似的話有:
1、“你這是怎么了,也不說句話,誰又招你惹你了?"
2、"你這孩子,上學上的怎么連父母都不理了!"
3、"小祖宗啊,遇到什么事了?能不能跟我們說一下呀?你得急死我們呀!"
4、"我和你爸(媽)養你這么大容易嗎?這倒好,養到最后養出仇來了!"
等等。
二、家庭成員不要把孩子的反常情緒當回事,更不能議論孩子,大家都若無其事的樣子,該說就說,該笑就笑,營造一種和諧、快樂的家庭氣氛,先側面影響孩子。
三、孩子無論年齡多大,在家庭里永遠都是被關懷呵護的。你不要看表面現象,大人們經常會忽略孩子真正的態度。孩子的內心非常脆弱和敏感,你對他的好,他心明眼亮。
四、適可而止的表揚孩子。家長要多跟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如果在溝通過程中,老師表揚了孩子的某個優點,孩子回家后就及時給予表揚,你高興的心情要溢于言表,可以這樣說:"兒子(閨女),你行啊!老師今天在電話里表揚你,說你作文寫得特好!當年你爸就不會寫作文,你比你爸強!"一定不要夸大其詞:"兒子,你是最棒的!沒人能比得上你!"
五、家人對孩子永遠是軟肋。既然孩子內心脆弱和敏感,那對我們家人的怨恨就好補救,也更好讓他感動并敞開心扉不是嗎?
遇到孩子關門、冷漠、煩躁、頂嘴、對抗等行為,家長要用好“三顆心”
第一顆心:不要太關心。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對他們呵護的是無微不至,他們的吃穿住行家長幾乎全部包辦完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希望有更多自己獨立的空間,不希望父母再過度的關注呵護自己。作為父母,我們就必須要懂得青春期的孩子這樣的心理,自覺去遵守這樣的規則。不要再像小時候那樣對他們關心的無微不至,要知道這種關心越多結果越糟糕,少一點關心反而效果更好。
第二顆心:不要太有好奇心。
青春期的孩子,有各種各樣比較隱蔽的表現,對于家長而言可能會感覺到很不正常,有些不正常。所以,有很多家長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想去了解孩子究竟在房子里干什么?究竟在背地里做什么?他們的腦子里到底都在想什么?他們的書包里衣服口袋里到底都裝了什么?他們的日記本里到底都寫了什么?這樣的好奇心會讓親子關系越來越疏遠。
家長要想與青春期孩子友好相處,就必須消除這種好奇的心理,給孩子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也有一些自己的私密和自己的秘密。
第三顆心:不要太熱心。
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平淡一點,冷淡一點,自然一點,平等一點,效果反而會更好。
作為家長,不要表現得太過熱心,把衣服、飯菜、學習用品等全部都給他們準備好了,結果他們不但不領情,反而會表現出極其厭惡的情緒。這其實說到根本上,是他們內心不想讓父母再干涉自己的生活,想擁有一個獨立自己支配的自由空間。所以,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一定不要表現得過度的熱心。平平淡淡相處,把他們當成大人看待,和他們平等交流,相互商量,效果會更好。
孩子總是關門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嗎
有的家長在孩子經常關門鎖門之后情緒爆發,甚至會在孩子房間放攝像頭用來監視他們的行為,美其名曰監督學習,但這樣無疑是對親子關系的更大傷害。
孩子關門只是想要有個隱私的空間。
有的孩子雖然沒有到鎖門的地步,但是總習慣性地將門關上,家長面對這種情況就很忐忑,總覺得一定是因為什么他們才會關門的。
但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冷靜下來,不要將孩子關門這件事看得很嚴重,他們心煩也好,作業壓力大也罷,關門只是想要給自己一個空間去處理事情,未必是想要隱瞞什么。
家長不要讓心中的臆想扭曲了孩子原本的行為動機。門開著固然好,但關上也沒有什么。孩子關門僅僅是為了想要有一個自己的空間,一個稍微有隱私一點的環境而已。
有的時候人就是需要一個單獨的空間來反思自己或者處理私人的事情,孩子年紀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獨自思考是很正常的。
從孩子心理發展上來說,關門這個行為對于他們是有積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