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偷東西的情況家長怎么教育
當家長們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的時候,要靜下心來和孩子溝通,而不是像審犯人似的審孩子。有的家長甚至采用粗暴的方式來讓孩子承認錯誤,都是不可取的。應該采用溫和的談話方式和孩子交流,讓孩子知道錯誤,從而讓孩子自覺的改正。
孩子出現偷東西的情況家長怎么教育
1、幫孩子明確物權觀念。家長需要耐心地告訴孩子“自己的”和“別人的”有什么區別,要反復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動,更不能隨便拿。例如,家長可以問孩子:“你喜歡的娃娃被別人拿走了,你想玩的時候找不到了,你會怎么樣?”
如果特別喜歡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想要拿來玩一玩或看一看,這時候就可以教孩子,先問別人,你的玩具可以讓我玩一會兒嗎?”教孩子一定要征得對方同意后才可以拿。如果孩子順利拿到了玩具,家長可以表揚他,肯定他這個行為。告訴孩子玩完或看完后要立即歸還,并要謝謝對方。
這樣,這個成功的人際交往的經驗孩子就會記下來,不僅可以讓他有尊重他人物權的意識,也學會了人際交往的技巧。
2、與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需求。平時多與孩子聊天,有意無意地提及他在學校和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對合理的物質需求及時給予滿足,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多給孩子更多的關注。
3、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簽。對于發生“偷拿”行為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著急上火,去打罵孩子,甚至給孩子扣“小偷”的帽子。要耐心詢問原因,比如:“你很喜歡那件東西是嗎?”就會消除孩子的緊張感,促使他講出真相,才有機會針對情況進行教育勸導。
孩子的自我評價水平低,對來自別人的評價很容易產生“認同”。如果長期亂用“小偷”這樣的話來羞辱孩子,給孩子貼標簽,孩子就會認定自己是這樣的人。
4、家長和孩子之間,互相尊重物權,給孩子做榜樣。家長可以為孩子樹立一個有明確界限意識和物權意識的榜樣,即使在家里也要有物權意識及哪些東西是父母的,不是他的,就不可以隨意使用。
孩子喜歡偷東西的原因有哪些
1、很想要自己沒有的東西。小孩子都有一種新奇感,拿到某種物品的時候,他們會開心地把玩,而孩子如果自己沒有這種東西,可是其他小朋友卻有,自己得不到又想要,就可能會產生偷的行為。家長們應該要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再加以制止,不要對孩子太苛刻,有些可以滿足孩子的應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
2、孩子有僥幸心理。有些孩子偷別人的東西,會存在一種僥幸的心理,認為這樣拿一下而已,別人又不會發現。如果這樣的僥幸心理,家長們不及時制止的話,就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大、越來越肆無忌憚。
3、孩子并沒有所有權的概念。有一些孩子會偷別人的東西,是覺得只要是喜歡身邊的東西都可以拿,他們并不了解那是屬于別人的,不屬于自己。
所以,家長們還應該要告訴給孩子物品的所有權概念,把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都區分開來,不要把別人的東西當成是自己所有的??偠灾?,父母應告訴孩子,別人的就是別人的,自己最好別去偷拿。
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1、不利于人際交往。如果其他人知道孩子偷東西后,就會對孩子進行冷嘲熱諷甚至會遠離孩子,跟孩子斷絕交往。甚至有些家長也會勸說自己的孩子應該不要跟偷東西的孩子玩,怕被帶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很多朋友,也很難再融入集體。
2、價值觀扭曲。很多孩子如果前期偷東西后沒有得到家長及時的教育和引導,就會一直偷東西下去,甚至會形成錯誤的價值觀,覺得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可以占為己有,并且不用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