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為不好如何改正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家長們為了孩子總是有操不完的心,除了要關心孩子的吃玩之外,孩子的性格、行為也是值得家長關注的方面。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家長和孩子要盡可能平等的交流,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需要家長細心引導。
孩子的行為不好如何改正
1、仔細觀察孩子
當孩子出現負面行為的時候,如果家長的情緒管理能力有限,同時又和孩子處在一個近距離的環境內,會發現因為空間距離很近,很難做到客觀地觀察孩子。所以,這時和孩子拉開一定的空間距離非常重要。拉開距離之后,家長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
2、建立規則
明確告訴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設定清晰的行為規則,并讓孩子理解并接受這些規則。這樣孩子才能知道哪些行為是被接受的,哪些是不被接受的。
3、保持一致性
一旦設定了規則,就需要始終如一地執行。如果家長們對同一種行為有時候縱容,有時候懲罰,孩子就會混淆,不明白應該如何行動。
4、利用積極強化
當孩子表現出良好的行為時,應該及時予以贊揚和鼓勵,使孩子明白這種行為是被認可的,增強他們再次表現出這種行為的動力。
孩子的行為不好什么原因
1、孩子的自制力差
有時候孩子身上出現不良行為,并不是他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年紀小,不懂得辨別是非,而且自制力太差,所以,才會做出些一些不正確的事情來。
2、孩子經不起誘惑
有的孩子犯錯誤,是因為他的意志力太薄弱,沒有自控能力,所以,即使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但是,一旦遇到誘惑就控制不了自己;而且他也缺乏毅力,即使想改正,也很難改得好。
3、教育方法不對
有的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是平時家長對他的教育方法不對,讓孩子錯誤地認識問題,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
4、環境的影響
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造成影響,令孩子產生一些不良行了。
孩子的行為不好家長怎么引導
1、及時的行為干預
行為干預要確保孩子的壞習慣發生的中途進行干預,之前之后都會失去行為干預的作用。行為干預就是為了讓孩子知道,某些行為會讓自己感覺不舒服,這個階段一定在行為發生時,才能產生效果。
2、尊重孩子
父母要知道,雖然孩子身上有一些不良行為,但是,同時他身上也有著很多優點,所以,父母在矯正孩子缺點的時候,一定要客觀,不要一味地指責和批評孩子,更不要傷害他的自尊心。
3、教孩子學會分辨對錯
有的孩子犯了錯,但是自己卻不知道。例如,小明的好朋友被另一個孩子打了,于是小明便過去打那個孩子,幫自己的好朋友出氣。在這個過程中,小前并不認為自己的打人的行為有錯,反而認為如果自己不幫好朋友,就是對不起好朋友,這樣才是不對的。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道德意識,教他學會處理一些日常可能會遇到的事情,讓他知道怎樣分辨對錯。
4,壞習慣給孩子講明白
家長認定了這是壞習慣,但是沒有告訴孩子什么是好的習慣,如果家長能告訴孩子如何積極應對壞習慣,孩子就馬上就能轉變了。壞習慣就像標簽一樣,家長給孩子貼上了的標簽,標簽一旦貼上,不撕下來的話,他就沒法轉變。
5、對孩子嚴格要求
有的孩子意志薄弱,自我約束力差,有時候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但是卻控制不住自己。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對他嚴格要求,態度明確,不對的地方,要他馬上糾正,并且監督他堅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