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兩個孩子打架最好的處理
如果家里有兩個孩子,大多數的情況是雞飛狗跳的,孩子打架吵鬧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千萬不要把這些事情看的過于嚴重而狠狠的責備孩子,而應該注意平常多培養兩個孩子之間的情感,潤物細無聲,從日常點滴小事讓他們彼此感受到手足之愛。
家里兩個孩子打架最好的處理
父母首先要了解為什么打架,可能有的時候孩子沒法描述清楚,但是父母是監護人,不可能永遠都不了解孩子為什么打架,而且父母也應該能夠根據孩子的性格猜出一些打架的原因,絕對不能有各打五十大板的這種心態,這樣對兩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利。
比如,如果是因為搶奪玩具而打架,那么這個玩具到底是誰的,最好的做法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玩具,當然從經濟上考慮可能在一些家庭不現實,但是如果大寶非要從二寶那里搶一個自己已經不再喜歡的小寶寶的玩具,就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對待兩個孩子的方式有問題,使得他對二寶產生了嫉妒。
這個時候,父母也絕對不能跟大寶說,你是哥哥要讓著弟弟之類的話,因為那些東西天然就是大寶的,是因為二寶的到來才需要跟別人平分的,所以對于可能大腦認知還沒有發育到較高程度的大寶來說,跟他講要愛護弟弟,分享的意義是沒有價值的。
對于兩個孩子間的爭端,父母要充分同理孩子的感受,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情緒無論如何都是被父母接受的,而自己的不恰當言行是不被接受的,但是無論如何,父母都依然愛孩子,在任何情況下,絕對別當著一個孩子的面責罵另外一個孩子,那樣孩子的心靈會受到創傷。
兩個孩子打架之后,為了避免沖突升級,我們應該是將兩人先分離開,前提是保持自己的理性,不讓情緒帶入其中,不責備、指責任何一方。
讓孩子情緒釋放。比如在兩個單獨空間的孩子,可以隨意的做些什么,以發泄自己憤怒的情緒,讓孩子有時間處理一下自己的感受。這個時間里,我們對孩子說什么道理都是無濟于事的,所以,請家長要用包容與關愛的語氣告訴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讓孩子發泄一下。
孩子鬧矛盾時,這幾件事媽媽不要做
1.一味袒護小寶
老一輩觀念就是,大的必須要讓小的。可憑什么呢?也許大寶自己還是個未形成完整人格的孩子,怎么能讓大的一味地犧牲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呢?而且有時候是小寶主動挑起矛盾,當然,也許小寶是無意識的。
但是,兩個孩子一有矛盾,媽媽不分青紅皂白就責怪大寶,只會讓大寶變得委屈。就算不是小寶告的“黑狀”,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大寶自然而然會把怒氣遷怒于小寶,覺得就是因為小寶的存在,才導致自己經常被訓斥。久而久之,大寶對小寶的怨恨大于喜愛。
另一方面,小寶從小都在媽媽的偏袒中生活,會養成唯我獨大,目中無人的驕傲性格。在為人處世中,覺得大家都應該讓著自己。只要一出事,肯定不是自己的錯,這對小寶性格的形成百害而無一利。
2.習慣做判官
當兩個孩子有了矛盾,很多媽媽會上前評理做判官,分出個你對他錯,并要求錯的一方先道歉。可清官難斷家務事,更何況孩子之間的矛盾很少是能夠用道理說清的。比如,大小都在搶一個玩具,大的說“是我先拿到的”,小的說“我剛剛還在玩這個玩具,只是去拿另一個玩具過來一起玩”。作為媽媽,怎么斷案呢?
家是最不講道理的地方。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往往是因小事而起,這些小事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判標準,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是非對錯。就像兩夫妻,誰能說誰完全沒錯嗎?道歉的一方無非是更愛對方而已。所以,媽媽習慣做判官,會讓孩子凡事都要爭對錯,出了矛盾就找媽媽評理,只有對錯沒有包容和愛。
3.兩人一起受罰
既然兩個小孩吵鬧鬧矛盾,也無法分出對錯,那就一起受罰好了??墒?,孩子之間矛盾不斷,媽媽不能每一次都讓兩個孩子一起受罰吧。如果罰得不痛不癢,孩子不長記性,反而變得無賴皮厚。如果罰得太重,會讓孩子今后只會壓抑自己的想法,或是有矛盾不敢大聲說出來,只敢默默地消化。
而且,媽媽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兩個孩子,并沒有讓孩子真正意識到兩人產生矛盾的根本點在哪里,只是治標不治本。同時,本來兩個人的戰爭,最后媽媽加入,變成三個人的矛盾。
兄弟之間爭玩具,媽媽讓兩個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都不敢相信我的身邊居然還有這么理智和精明的媽媽。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和同事一起帶著孩子去公園里面玩,我們大人很愜意地聊著天,小孩子們也玩的很開心。不過,還沒清凈一會兒,同事家的個兒子就因為玩具而爭吵起來了,小兒子因為沒有奪得玩具而哭得很兇。
我本以為同事會教訓她的大兒子一頓,讓他把玩具讓給弟弟,因為大多數父母在這種情況下都會呵斥老大,說他不懂事,不知道讓著弟弟等。但令我沒有想到的是,我這位同事卻非常的理智,先是詢問了大兒子的情況,發現是小兒子在無理取鬧之后便沒有再插手,而是讓他們兩個人自己解決。
小兒子看媽媽不幫他說話之后,于是就開始很禮貌地求哥哥把玩具給他玩一玩,而哥哥看弟弟向自己服軟之后,也非常懂事的把玩具讓給了弟弟,之后又一起高興地玩了起來。看到這一幕之后,瞬間就對我同事充滿了敬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