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脾氣暴躁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們先要冷靜下來再去教育孩子,不要一開始就采用打罵的方式,這樣只會讓父母心生不滿,在以后跟孩子鬧矛盾,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更加無法管教到孩子,也讓孩子更加逆反。
初中生脾氣暴躁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1.回避易怒的因素
盡量回避使自己發怒的人和事,減少發怒的機會。還有,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告訴孩子,讓孩子理解,以免當自己情緒失控時,對孩子造成不好影響。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是人啊,是人就都會有煩惱有不開心的時候。在你發脾氣的時候,爸爸媽媽體諒你;那爸爸媽媽脾氣不好的時候,你是不是也要體諒呢。我們發脾氣,讓你感到不開心,同樣你發脾氣我們也會不開心呀。
2.轉移注意力,緩解情緒
當孩子控制不住情緒時,一定要理智對待。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去關注一些愉快有趣的事情,使不愉快的事在自己面前消失。所謂“眼不見心不煩”,憤怒情緒自然就沒有了。
告訴自己:所有小孩子都會有不乖不聽話的時候,等他們長大了,就會更加懂事的。每次和孩子針鋒相對,既會讓自己不開心,也會增加孩子的叛逆心,不如適當的給孩子和自己一點自由。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給他一點提醒,讓他自己去發現錯誤。
3.自主發泄情緒
在情緒不好的時候,為了消除自己心中的怒氣,可以向自己的好朋友訴說自己心中的不滿和委屈。通過別人的安慰和分析,緩解心中的怒氣,然后從朋友那里學到一些解決問題的經驗。另外還可以通過記日記、寫信的方式發泄情緒。
建議家長們:下次孩子在惹你生氣的時候,不如和自己的朋友講講,也許你就會聽到朋友數落自己家孩子是多么的糟糕,這樣心態上就會有一定的安慰了。
或者還可以在生氣的時候給孩子寫信,告訴孩子你生氣的理由,希望他下次不要這樣了。別忽視文字的力量,有時候給孩子寫一封真摯的信,比你罵他多少次都有用。
4.控制意識法
通過心理協調來克制住內心的不滿。讓孩子在面對不愉快的事情時,先要保持內心冷靜和清醒的頭腦,做一下深呼吸,提醒自己不要沖動,想象一下如果此時發怒將會是什么后果。要防止自己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
告訴孩子:讓他在發脾氣的時候想一下這樣做的后果,問問他每次發完脾氣是不是會后悔。大多數孩子在冷靜下來后都會為自己跟爸媽發火而感到后悔。家長可以在孩子生氣之前,讓他回憶下自己每次后悔的心情,這樣才有能有效控制住他自己的脾氣。
5.升華法
把不滿和憤怒的情緒轉化成激勵自己努力的力量,做一些提高自己而又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把情緒投入到學習中,多看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既消除了怒氣,也學到了很多知識。
建議家長:平時不要只要求孩子多讀書,自己也要多讀書。平時多讀一些心理類的內容,分析一下孩子做事背后的心理動機,針對這些心理動機來教導孩子,效果肯定會事半功倍。
6.往正面想
心情不好時,特別是發現自己有一些不良的負面想法時,要安慰自己的情緒,盡可能多往正面和積極的方向想。比如早晨起來時感到心情不好,千萬不要胡思亂想,想一下今天有什么安排,如果自己完成了就獎勵自己,這樣心情就會好起來。
面對孩子情緒化、厭學、極端語言表達,家長要怎么做
一是孩子發脾氣是內在不滿情緒的表達和發泄,更是期待獲得家人的情感理解和支持。進入中學的孩子,學業繁重、競爭激烈,由于他們的情緒表達尚不成熟,容易用極端化的語言、激烈的情緒和行為來表達對現實的失落,期待家人的理解、支持和鼓勵,如果家長不指責、多傾聽,對孩子學業任務重、競爭壓力大、休閑時間少等給予足夠理解,并陪孩子一起嘗試想辦法努力,如協商時間安排、鼓勵人際互動、運動放松等,給孩子足夠安全的情緒表達空間,讓她的困難、委屈被看見,感受到自己并非個人孤軍奮戰。
此時,良好的親子溝通和情感支持,就成為助力其情緒釋放和穩定的有效途徑。當然,如果還能促進孩子嘗試用語言表達情緒、明晰當前學習目標、立足現實鼓勵自我提升,不過度競爭,就會慢慢穩定發展。良好的親子關系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長學會理解孩子的不容易,讀懂她的情緒,看到她的困難,給予相應的理解和支持,問題就可逐步化解。
二是家長要學習觀察和辨別孩子發脾氣是否已超出其自身可調節的范疇,是否需要專業心理資源的幫助。如果孩子超過2周持續出現心情低落、興趣感喪失、自我評價變低、身體疼痛,或學習的注意力、記憶力、思考能力下降,或上學、社交、生活自理等社會功能受到較大影響,或者睡眠、飲食不規律不正常,就需要家長盡快尋找專業心理資源,陪伴孩子度過困難時期。
初二孩子總是跟家長亂發脾氣,是什么原因
一、青春期情緒變化:初二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階段,身心發生了很多變化。孩子可能面臨情緒波動、自我認知和身份探索等問題,這可能導致他們對家長有更多的挑戰和抗拒,從而表現出發脾氣的行為
二、學業壓力和適應性問題:初二是中學階段的關鍵時期,孩子可能面臨學業上的挑戰和壓力。如果在學業上遇到困難或者適應不良,可能會通過發脾氣來表達他們的沮喪和不滿。
三、獨立和自主意識的增強:青春期是孩子逐漸發展獨立意識和自主性的時期。孩子可能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決策權,而家長的干涉和限制可能引發他們的不滿和抵觸情緒,從而發脾氣。
四、溝通和親子關系問題:家庭中的溝通問題和親子關系的緊張可能導致孩子與家長發脾氣。缺乏良好的溝通方式、理解和尊重使孩子感到被誤解或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