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十二歲叛逆如何管教
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時期,孩子的青春叛逆期一般出現(xiàn)在10-20歲之間,這個時期,孩子的脾氣比較暴躁、追求獨立性,喜歡與父母對著干,家長在管教叛逆期的孩子時,一定要理解孩子的情緒,多與孩子平等溝通,幫助孩子尋找疏解情緒的方法。
小孩十二歲叛逆如何管教
盛怒時不管教孩子。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創(chuàng)造機會交談。12歲孩子不喜歡預約的談話,因此家長與孩子溝通需要有恰當的機會。有些父母可能喜歡在晚飯桌上,或睡前時間與孩子談話,有些父母則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游的時間與孩子交流。
設定明確的規(guī)則和界限。叛逆期的孩子常常試圖挑戰(zhàn)權威和規(guī)則,但他們也需要明確的界限來指導他們的行為。父母應該與孩子一起討論家庭規(guī)則,并確保這些規(guī)則是公平和合理的。同時,也要明確規(guī)則的后果和獎勵,以便孩子知道他們的行為會有什么后果。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在叛逆期,孩子渴望獨立性,希望自己能夠做出決策。父母應該尊重這種渴望,鼓勵孩子參與決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孩子感到他們的意見被尊重并且有影響力時,他們更有可能接受父母的建議。
避免與孩子爭吵。在面對叛逆期的孩子時,父母應該避免與他們陷入爭吵。爭吵往往會加劇緊張關系,而不解決問題。相反,父母可以冷靜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孩子的反駁,然后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有哪些
1、極強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父母如果像孩子小學時那樣,在孩子犯錯后只是一味地斥責,尤其是當著其他人的面,不允許孩子申辯,會讓孩子覺得丟了面子,進而產生對父母的排斥和反感。其實,在孩子學習不努力時,父母可以利用他們的自尊心,引導孩子將其轉化為上進心和自信心。
2、強烈的獨立意識
孩子上初中后,不再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希望自己獨立做事。這時,父母應該自愿充當孩子的參謀,為孩子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盡管孩子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盡可能地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3、容易受到壞的影響
13歲至16歲的孩子思維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尤其是壞的影響。因此,父母要經常關注孩子的情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單純、積極的成長空間。
4、獨立性強
孩子在叛逆期可能會強烈要求獨立,希望自己能做主、決定自己的生活,可能會對家庭規(guī)則、紀律產生不滿。
5、難以溝通
叛逆期的孩子可能會對父母的關心、詢問和建議產生反感,避免與父母溝通,甚至故意做出與父母意見相反的事情。
孩子叛逆,打罵父母,家長怎么辦
不要和孩子冷戰(zhàn)。有的父母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會不理孩子,晾在一邊,任由孩子怎么哭喊都不理。其實父母的冷漠并不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相反會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冷暴力”,冷暴力比暴力有時候更兇險,更讓孩子感到害怕。
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叛逆期的孩子共同的特點是,你讓他向東他偏偏要向西,有的孩子甚至不愿上學。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多跟孩子溝通,讓孩子說說自己喜歡做什么,一旦孩子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會打開話匣子。
設置明確的界限。孩子需要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為,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與孩子明確地談論家庭規(guī)則,告訴他們動手打人是絕對不允許的。同時,設立相應的后果,例如取消他們的特權或限制他們的活動,以示懲戒。
示范尊重和冷靜。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之一。在面對沖突和挑戰(zhàn)時,要以身作則,展現(xiàn)出尊重和冷靜的態(tài)度。不要用相同的方式回應他們的叛逆行為,而是通過積極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處理局面。
尋求專業(yè)幫助。如果孩子的叛逆行為持續(xù)嚴重,威脅到他們自身或他人的安全,或者無法通過家庭方法解決,那么不要猶豫尋求專業(yè)心理醫(yī)生或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專業(yè)人士可以幫助你們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以確保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