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寫詠鵝的寫作背景
《詠鵝》是我國很多幼兒的啟蒙詩,它是由我國唐朝時期著名詩人駱賓王在7歲時做的詩,“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展現出鵝的特征,激發了孩子們觀察動物的興趣。
駱賓王寫詠鵝的寫作背景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駱賓王的詠鵝詩好在哪里
《詠鵝》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一是,詩歌寫鵝,鵝是動物,是淳樸善良的家禽,自然得到孩子們的喜愛。孩子們的求知欲望很強,識別動物是他認知世界的第一步。更何況自己家里或鄰居就有貓狗鵝這些動物,這就更容易激發孩子們的興趣。
二是,詩歌簡短,有的句子甚至是單音節,適合小孩子們的記憶。你看才四句十八個字,比五言絕句還要短。幼小的孩子記憶能力有限,你要去教他《木蘭辭》一類的長篇巨制,那就是勉為其難了。
三是,詩歌里很好地運用了象聲詞,三個“鵝”字,既是對鵝的親切呼喚,也是形容鵝的叫聲,很符合這些牙牙學語孩子的性格特征。而且這里還是一種修辭,把鵝的“向天歌”比喻成唱歌,這就更加體現了一種意趣。
四是,詩中鵝的形態逼真傳神,符合小孩子們歡快的心情。“曲項向天歌”,既寫出了脖子之高之長,還寫出了脖子的彎曲。鵝的這種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特點,更是適合孩子們天真無邪的性格,甚至會引起孩子們的模仿。
五是,詩歌抓住鵝兒劃水動作的描寫,動靜搭配,聲形并茂,猶如給孩子展現出一幅鵝兒戲水圖。特別是詩中“浮”和“撥”兩個動詞,簡直是用活了,把鵝兒刻畫成了一只只的小船,它們的腳掌就像一雙船槳。這樣形象地描寫對小孩更有一種吸引力。
六是,詩歌運用色彩對比的手法,刻畫出鵝群戲水的場面,使小小的池塘更加多姿多彩。詩歌的后兩句以“白毛”對“綠水”,以“紅掌”對“清波”,在寫鵝兒的聲音和形狀的基礎上,又加上鮮明的色彩,這樣讓鵝更加立體化,畫面更加栩栩如生。有的父母甚至借此引導孩子進一步分辨各種顏色的差別。
詠鵝駱賓王古詩解析
《詠鵝》相傳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少年時期的詩作。此詩展示了一幅白鵝戲水圖。開篇連用三個“鵝”字,寫出鵝的聲響美,表達了對鵝的熱愛;接著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美。
全詩將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活靈活現地顯示出鵝的形神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