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月亮有關的詩
李白的詩作在我國家喻戶曉,不管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亦或是“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李白在文學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他的詩詞作品,對我國文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李白與月亮有關的詩
1.《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2.《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譯文:
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醒時一起歡樂,醉后各自分散。我愿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3.《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嗎?月中的桂樹為什么長得圓圓的?白兔搗成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的呢?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皎潔的月兒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天上人間免卻災難清明安寧。月亮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沒有什么可看的不如遠遠走開吧。心懷憂慮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慘悲傷讓我肝腸寸斷。
4.《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云海之間。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里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5.《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
乘船遠行,路過荊門一帶,來到楚國故地。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長江滔滔奔涌,流入廣袤荒原。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云彩升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故鄉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李白的主要成就
1.創造了古代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高峰,為唐詩的繁榮與發展打開了新局面。
2.批判繼承前人傳統并形成獨特風格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后人難及的高度,開創了我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
3.其作品具有浪漫情調,善用夸張寫法。比如《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就是運用的夸張的寫法。
李白離開翰林后去了什么地方游歷
1.漫游梁宋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并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是“性豪業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
這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
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后產生了積極影響。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清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簏,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篆的蓋寮,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
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兩人分手,李白準備重訪江東。
2.東去吳越
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到了揚州。由于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吊過世的賀知章。
不久,孔巢文也到了會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暢游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跡,泛舟靜湖,往來剡溪等處,徜徉山水之中,即興描寫了這一帶的秀麗山川和美麗婦女。
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時,都盡情暢游,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
兩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吳越漫游了幾年,漂泊不定。這時國家混亂,情況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心情引導下,他決計去幽燕(今北京一帶),以探虛實。
到了幽燕之后,李白親眼看到安祿山秣馬厲兵,形勢己很危急,自己卻無能為力。安史之亂前兩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當涂、南陵、秋浦一帶,仍然衣食依人,經常賦詩投贈地方官,以求幫助。
在此次漫游期間,李白因夫人許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變,國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學道,一面企圖為國建功,對于國家安危,頗多關切,雖然仍事漫游,已與過去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