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高考地理作為其中一科重要的科目,需要學生好好把握。地理作為一個知識點繁瑣的科目,需要大量的理解記憶和背誦,這樣才不至于到考試的時候不知道怎么作答。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1、對流層的特點:①溫度隨海拔升高而降低;②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③天氣復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①氣溫隨海拔升高而升高;②大氣穩定,以水平運動為主,有利于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減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與天氣、地形的關系:晴天、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線越強;我國太陽能分布以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作用:強烈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通過大氣的反向輻射將熱量返回到地面。
7、溫度和天氣:白天多云,溫度不高
8、氣溫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降低
9、溫度的高低分布:
①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中國熱量最高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布: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溫度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突出,反之,溫度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突出。
10、全年氣溫相對較差:①影響因素:陸海熱特性;地表植被的水分狀況;云量和雨量。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裸地>草原>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11、水平方向氣壓和氣溫:靠近地面,當溫度高時,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時,靠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12、風的形成:大氣的水平運動稱為風,水平壓力梯度力是風形成的直接原因。等壓線越緊,風速越大。
13、高層大氣風向: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平行于等壓線;靠近地面的風受壓力梯度力、地轉偏轉力和摩擦力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相同。等壓線之間形成一個角度。
14、鋒面和天氣(冷暖氣團水平移動并相遇):
①冷鋒穿過雨區。鋒面過后,將有雨、雪和降溫天氣。過境后,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位于鋒前,多為連續降水。過境后,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15、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鋒是冷鋒:如我國北方夏季大雨、我國冬季寒潮、冬春季沙塵暴等。
16、氣壓系統和天氣(同一個氣團做垂直運動):
①旋風(低壓)垂直氣流上升,天氣多云多雨。②反氣旋(高壓)垂直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17、三圈循環壓帶風帶:
①三圈循環(垂直分布)
②壓力區、風區(水平分布)
③長城科考站紅旗飄向西北,窗戶應避開東南方向;
黃河科考站紅旗飄向西南,窗戶應避開東北方向。
18、壓力帶和風帶的運動:隨著陽光直射點的運動而運動。
運動方向:北半球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9、季風環流:海陸熱力的差異使得亞洲和太平洋的中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夏季:亞洲大陸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壓;
冬季:亞洲大陸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壓。
高考地理復習技巧總結
1、抓一輪復習,全面掌握基礎知識
“能力為本,知識為本”是高考永恒的話題。無論高考題如何變化,都是對基礎地理知識的不同解讀和遷移,甚至綜合考題都是基于綜合的。如果基礎知識不扎實,很容易在考試過程中遇到障礙。復習是全面盤點基礎知識的階段。因此,學生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注意復習,力求做到“及時消化一天的內容,及時鞏固每個單元的知識”,努力把每一個知識點都弄明白。
2、重視地圖,在地圖上落實地理知識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高考題往往以地圖為起點。近年來,高考題的征集甚至出現了微觀和局部,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地圖閱讀能力和區域定位能力。因此,學生要注意閱讀、填空、默讀、甚至畫圖的訓練。只有把所有的知識都放在地圖上,他們才能有效地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3、關注時事熱點,接觸生活現實
地理熱點、時事、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都是地理學科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歷年高考命題的理想切入點。因此,我們必須時刻關注這些問題,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現象)形成的原因,提出解決某些問題的方法,了解某些項目的最新進展,并將某些時事與相關的事件聯系起來。地理知識。學生應注意經常閱讀報紙,學會發現時事隱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寫一些地理時事題,與同學交流,互相檢討提高。
4、學會用標準化的地理語言表達
地理高考說明要求“表述準確、條理清晰、符合邏輯”。有些學生在客觀的試題上做得很好,但往往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要么是關鍵詞抓不住,要么是語言邏輯有問題,以至于失去了應該得到的分數。關鍵是通常沒有用于記憶和表達的標準地理語言。教科書是我們學習和規范地理語言的重要工具。從現在開始,學生要盡量使用課本語言進行表達和記憶,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