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如何與孩子溝通才能讓他們聽話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上會存在問題,總是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家長本意是為孩子好,但是容易表達錯誤,從而影響到親子之間的關系。那么家長可以從下面幾點出發,準確地表達可以讓孩子乖巧懂事。
媽媽如何與孩子溝通才能讓他們聽話
1、不直接否定。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家長通常會提出批評,但要注意不能直接否定孩子。當孩子被否定的時候,內心容易受到容易受到傷害,從而產生自卑等負面情緒。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盡量采用溫和的詞語。
2、肯定孩子。孩子有自己的判斷方式,但是不夠成熟,因此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觀念培養,肯定孩子正確的地方。如果家長一直否定孩子,那會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影響親子溝通。如果孩子有做對的地方,家長要肯定并鼓勵孩子,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對錯觀念。
3、講道理。孩子是能夠聽懂一些道理的,只是家長不懂得講道理而已。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家長可以采取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不能這樣做的原因,從而避免孩子再犯。此外講道理也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法講。
4、轉移注意。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家長可以采用轉移注意的方法,改掉孩子的不良習慣。孩子在小時候容易在不經意間養成錯誤的習慣,如果家長不加以管制,那會對孩子的為了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家長可以采用轉移注意的方法,讓孩子把興趣轉移到其他方面,從而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5、與孩子溝通要走心。家長想讓孩子聽話的前提是溝通要走心,把話說到孩子的心坎里,這樣才能打動或觸動孩子。在與孩子溝通中,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家長要學會放低自己的姿態,和孩子融成一片。多關心孩子,注意孩子的反應和情緒。把握與孩子說話的時機,注意溝通的語氣和聲調。總而言之,家長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不能光講道理,更重要的是和孩子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只有走心的溝通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更聽家長的話。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1、規范不合理導致孩子不聽話。家長制定的規范有問題,孩子便難以做到。比如家長不允許孩子看動畫片,但是有沒有為孩子安排其他的他喜歡的活動來代替,孩子自然不高興,更不會聽話。
2、孩子負面情緒的累積時不聽話。有時并不是孩子的負面行為本身有問題,而是累積了一些平日未疏解的情緒。例如,父母規定不能看孩子喜歡的卡通節目,孩子就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時偷看五分鐘,但沒有一天可以看得完整,情緒沒能得到安撫。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響,就反映在其他事件上。
3、不重視孩子所以不聽話。一些父母覺得孩子總是說個不停,有些話題父母根本沒興趣。于是在孩子說話時父母總顯得心不在焉,或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喜愛看的電視節目。當孩子說話時,父母要看著孩子的眼睛,認真傾聽他說的每個字,用簡潔的話語回復孩子,同時也可以提一些與此相關的問題,表明是在認真地聽他的話,并已參與其中了。
家長與孩子溝通中錯誤的溝通方式
1、恐嚇和警告孩子。那是向孩子的自主權發出挑戰,會引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孩子反而聽不進大人的言語。
2、賄賂孩子。對于孩子去做某事給孩子的獎勵,這是剝奪了孩子自主做事的能力。并且孩子有可能會繼練犯錯誤來讓大人賄賂他。
3、父母向孩子作保證,或者孩子向父母作保證都是沒必要的。親子關系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關系,事情是按照一定的紀律去做的,父母和孩子都需要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