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偷東西怎么辦應該怎么教育
可能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偷拿東西的現象,有的家長就會火冒三丈,甚至動手打罵孩子,但是有些時候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代表了什么,他們只是意識當中覺得是可以的。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么辦應該怎么教育
1、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要反映過度。父母應該保持冷靜,思考下是什么原因讓他這樣做?孩子想要什么?是零用錢不夠,還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與關心?
比如,如果孩子沒有零花錢,或者感覺自身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可能會選擇自己動手“自取所需”;孩子如果覺得沒有人關心他、愛他,“偷”可能會成為他們表達不滿以及需求滿足的方式。
2、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物權觀念。平時一定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拿走他們的東西,必須還回去,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同樣,孩子的東西我們一樣需要尊重,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我們也不能隨意地拿取。孩子恰恰是透過我們對他的物品的尊重來體驗到尊重感、界限感,進而才能夠去尊重別人的東西,不拿別人的東西。
3、不要著急給孩子貼上標簽。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拿回東西,就馬上把孩子的行為定義為“偷”,罵孩子是小偷,加以指責,甚至打罵,似乎孩子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你這些過激的反應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孩子會感到特別的羞恥。給自己貼上“小偷”的標簽,甚至自尊心都得到了極大的打擊。
4、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師或者他人討論。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你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師討論孩子拿回東西的事情,孩子會感到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失去了自尊,會感到羞恥,很容易讓孩子在老師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唯唯諾諾。
孩子出現偷東西行為的原因
1、模仿他人的行為。有些孩子偷東西是因為受到了一些不良的影響,小孩子通常喜歡模仿他人的行為,如果他的朋友中有喜歡偷竊的孩子,孩子也很容易會去模仿甚至受到慫恿去偷東西,或是家長有喜歡貪小便宜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也應該了解一下孩子身邊是否有這種現象。
2、缺乏關愛,尋求關注。一些家長會覺得奇怪,自己家里條件很好,在孩子物質生活上都會盡量滿足,為什么孩子還是會偷東西呢?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孩子情感和關愛上的缺失,是造成孩子偷竊行為的普遍誘因。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注,填補自己內心的孤獨。
3、對物品沒有正確的認識。對于小孩子來說,對物品的所有權意識并不是很明確,他們很難明白某件東西只能屬于誰,其他人不可以拿走,他們想法很簡單,東西放在這里,沒有人拿我就可以拿走,他們很難理解即使是放在那里的東西也是有主人的。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不要將他人物品占為所有
1、家長可以盡量滿足孩子的喜好,我們總會聽到“女孩要富養,才不會因為一塊糖被別人帶走”,這只是一個比喻,但是道理卻是正確的,孩子和成年人是一樣的,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
家長在能力范圍內盡量滿足孩子的喜好,才不會讓孩子因羨慕別的小朋友的物品,想到藏起來占為己有,自己有的當然就沒有那么好奇來,但是家長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握好尺度。
2、在家庭教育中,要教會孩子做人不能自私,在幼兒園和別的小朋友相處要學會分享,當今社會中大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一個孩子是家里的核心,受到五六個大人來疼愛,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并沒有教會孩子分享的重要性,而是因為溺愛學會了自私,這也會造成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以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因此,家長在這一方面的教育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