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規則感是什么原因
伴隨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但是有些家長又害怕給孩子制定規矩會影響孩子的自由發展,因此家長很是為難。
孩子沒有規則感是什么原因
1、家長的急躁情緒影響。當孩子出現破壞規矩的行為,尤其是已經明確禁止的行為的時候,家長們明顯的會產生急躁情緒。要知道,急躁并不能解決問題,反倒會使問題更加嚴重。一旦你出現了急躁情緒,就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而對于孩子來說情緒往往具有強烈的支配能力,它會嚴重影響孩子對你的情感判斷,也會激發強烈的反抗意識。
2、家長言行不一。年齡較小的孩子,非常擅長模仿,很多行為都是通過觀察、模仿成人的行為而學到的。當家長的言行不一,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不一致時,孩子就會認為家長設定的規則只是說說而已,不必遵守。
3、隨意更改規則。當規則制定好后,家長隨意修改規則,這會讓孩子產生錯誤認知。規則僅僅是為了管理我,而不是尊重孩子。制定好的規則,朝令夕改,十分不利于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
比如,你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能吃一顆巧克力。有一天,孩子實在太鬧了,你忍受不了吵鬧。你告訴孩子,只要你別吵,我就再給你吃一顆。從此,孩子每天找各種理由索要巧克力。
4、高度壓制。在多數的家庭里,家長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性,使用居高臨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不斷的約束孩子,雖然孩子執行了規則,但卻不明白其意義,很難形成規則意識,一旦家長有所放松,規則也就很難被執行了。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需要注意什么
1、規矩在于心,更在于行。如果家長希望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那么除了心靈輔導讓孩子具有規矩意識外,讓孩子具備行動性也必不可少。首先要讓孩子知道規矩,了解規矩,懂得什么應該做,什么不能做。
并且作為家長我們要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規則,因為有的孩子年紀小,太復雜或者太苛刻的規矩難以讓孩子一直遵守下去,家長可以先選擇讓孩子遵守一些基本規則。
2、讓孩子對規矩產生敬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的最終目標是使孩子從“他律”轉為“自律”,但規則意識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的自制力太弱,就會導致有的時候堅持不住,出現違反規則的情況。家長對此可以先適當心平氣和的引導孩子,但是如果孩子仍舊不守規矩,那么家長就要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來讓孩子對規矩產生敬畏,以后不敢再犯。
3、家長要遵守規則。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一面旗幟,指引著孩子的方向,家長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試想如果家長本身就不具備規則意識,那么孩子的規則意識的教育真的能成功嗎?
所以家長平日里一定不能做出一些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一些不遵守規矩的事情。因為如果家長自己都不遵守規矩,不能以身作則,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有樣學樣,把家長的不文明行為學了個遍。
孩子具有規則感有什么意義
1、帶來安全感。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則來約束自由,會讓人對未來失去控制力,這也意味著一失去安全感。比如,沒有交通規則,我們就會失去安全駕駛的控制力,個人安全也就無法保障,那么寶寶的小世界也是如此的。
2、實現自由。所謂的自由并不是說就可以任意妄為,自由的前提是有高度的自律感。所以,規則教育并不是父母認為的要約束孩子,而是慢慢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一個人只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了,才有資格和能力去支配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