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習慣
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所以家長在關注孩子的學習時,要注重孩子習慣的培養。家長要明白:習慣的培養和最終形成,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需要孩子和家長的共同堅持。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習慣
1、明確的規矩。古語有云,無規則不成方圓。哪些事情必須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家長要與孩子立下明確的規矩。例如,孩子自己玩的玩具,過后要自己收拾并擺回原處,如果不收拾,超過3次后家長就將玩具沒收1個星期。長期以往,孩子就能逐漸養成愛整潔、有條理的好習慣。給生活立規矩,孩子會給你回饋很多意外驚喜。
2、及時的鼓勵。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家長的肯定和鼓勵,才能增強孩子養成習慣的積極性。家長可以多用具體的、正面的評價語,類似:爸爸發現你今天睡前又自覺去刷牙了,這可真棒。
這些具體的評價能夠使孩子感受到自身是有在進步的,而且自己的進步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人都是朝著被鼓勵的方向發展的,在馬斯洛關于人的需求層次中,其中有一層就是被他人認可的需求,這對于孩子也是一樣的。
3、家長的陪伴。養成習慣的初期,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孩子練習字帖的時候,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專注練;孩子練習口語的時候,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大聲說;孩子睡前閱讀的時候,家長陪著孩子一起耐心讀。
經過7天左右的時間,孩子的行為基本穩定了,家長就可以慢慢撤退出來。這就好比打保齡球,我們用標準的姿勢把球送到正確的軌道后,就可以大膽放手,它不會跑偏。
家長需要培養孩子的哪些習慣
1、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尊其師,信其道。學生更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并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2、自學預習的習慣。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3、專心上課的習慣。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并在這過程中,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4、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家長要避免自身的一些習慣,以防影響孩子
1、父母愛發脾氣。父母經常愛發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雖然父母發脾氣的情況在所難免,但事后如果沒有和孩子及時進行溝通,讓孩子理解自己,孩子會對父母產生對抗情緒,否定自己,造成親子關系緊張,孩子的性格也可能越來越內向、孤僻,甚至變得情感脆弱。
2、父母總會負面評價他人。父母如果總是抱怨別人,習慣于在背后評價他人是非,也會讓孩子對身邊的人產生不好的印象,不尊重別人,并養成凡事不動腦筋,只愛抱怨的習慣。也有孩子看不慣父母背后說人是非的做法,從而影響他們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3、父母花錢厲害。父母花錢比較厲害,會讓孩子失去對家庭經濟能力的正確判斷,孩子同時也會養成愛享受和亂花錢的習慣,不懂得體諒父母,如果他在經濟和物質上得不到滿足,就會抱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