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聽話好還是不聽話好
老話說的好:“七八歲討狗嫌”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進入了人生中的第二個叛逆階段,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喜歡跟父母“對著干”,喜歡犟嘴不聽話,折讓父母開始懷疑孩子,懷疑自己的教育。相信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父母忍不住會想到底是孩子聽話好還是不聽話好?
孩子聽話好還是不聽話好
其實關于孩子聽話和不聽話還是要分年齡斷的。我們當然是希望孩子是可以聽話,但是我們更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仔細回憶在孩子小時候他們如果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不一樣的想法我們是不是更高興?
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我們我們喜歡孩子有自己的獨立分析、判斷和決定的能力。這樣對孩子的將來會有更好的發展。但是我們希望孩子有不一樣的聲音,但是這是基于我們的教育底線的基礎上來實施的。
孩子太聽話的壞處
第一可能會影響孩子自身的溝通能力。
對于很多太聽話的孩子來說,他們會受到很多約束,他們不喜歡嘗試新鮮的東西,也不想結交新朋友。他們只敢在小圈子里行動。這樣也會影響孩子的工作,導致最后一件事變得更加膽怯,嚴重影響孩子的溝通。
因此,在很多情況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應該大聲責罵,過于嚴厲,而應該進行適度的教育,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其次,太聽話還會讓孩子形成依賴性。
太聽話的孩子因為習慣了做什么事情都聽別人,依賴父母,依賴朋友和老師,這樣的做法極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做什么事都要依靠別人,等別人為他安排好一切。
擁有這樣性格的孩子在長大之后很可能成為啃老一族,他們的太過聽話和太過孝順會讓他們一直依附他人,沒有自己的進步空間。
家長一定要阻止孩子這種思想,及時幫助他們擺脫這種依賴性,讓孩子學會獨立,擺脫依賴,讓孩子敢于追求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取得生活上的自由和獨立。
太聽話的孩子沒有個性。
這個社會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人們記住的永遠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孩子太聽話,失去了個性,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創造力。在一個跨越信息和知識的未來社會,沒有創造力就意味著失去未來。
其實,這個孩子不是那么聽話,而是會給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對孩子的管教要適當,不要讓孩子失去個性,這樣才能讓孩子明辨是非,保持個性,健康成長。
不聽話的孩子和聽話的孩子相比,哪個更有出息
首先題主用“聽話”和“不聽話”這兩個詞,這個就要分析,到底什么叫“聽話”,聽誰的話。因為他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因為他還很弱小,因為他還要看我們“臉色”,所以我們不自然的就會出現指使、苛責、命令等方式,來去和他相處。
但是我們思考一下,這樣的方式真的對嗎?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先維護親子關系,最好的親子關系,不是命令、苛責,而是引導、溝通、陪伴和理解。如果這樣來思考,那就不會出現聽話與不聽話,因為我們的話不見得是對的,都是帶有我們思維習慣的方式。
接下來說有出息這個事,很多人會說,孩子比較順從,是有規矩感,會有出息,也有人說順從了沒有主見,不會有出息;也有人說孩子不順從代表獨立,以后會是大人物,孩子不順從會走極端,會出現很多越格的事情。
這不是兩頭堵嗎,到底哪些是對的?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比較溫順,有的靠動作來感知社會,就會比較調皮,他們都有自己適合的崗位,也必將有自己以后發展的方向,成就一番事業。
所以我們不看這個,要看的是孩子是否有獨立自主的自尊體系,能否有正確的三觀,能否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未來是知識的社會,過去幾十年調皮搗蛋沒知識敢打敢拼也能“出息”的(也就是財富上有了一些基礎而已),以后幾乎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順從也好,不順從也好,給孩子建立規則感,但并不是命令式的;給孩子植入更多優秀的品質,讓孩子能夠意志堅定,找到自己感興趣,快樂的事情,孩子一定不會差。
聽話的孩子和不聽話的孩子的區別
1.聽話的孩子通常比不聽話的孩子更容易被家長、老師和其他人喜歡和接納,因為他們能夠依照規定和要求去做事情,并且能夠更好地遵守規則。
2.不聽話的孩子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比如焦慮、沮喪、憤怒等,也容易引發不必要的問題和沖突,甚至可能影響到他們的未來。
3.聽話的孩子會有良好的自制力,理解父母和教師的教導,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因此,我們應該培養孩子聽話和守規矩的習慣,以此塑造他們健康的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