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打就不聽話怎么辦
維持好的親子關系重要的是家長的心態,要帶著愛心和耐心和孩子溝通,而不是一味的打壓孩子,這只會讓叛逆期的孩子更加叛逆,要陪伴孩子,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走進孩子心靈的世界。
孩子不打就不聽話怎么辦
堅持底線,絕不破例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看到,自家孩子因為喜歡的東西跟自己耍賴的時候,是十分于心不忍的。但是,一旦你在這種事情上沒有堅持住底線,以后類似的事情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所以,面對孩子無理的要求,家長們要學會說“不”。
其實,這一方面是為了杜絕孩子以后以這種方式來表達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形象,讓他們在今后的成長中意識到底線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東西。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爸爸媽媽需要讓孩子深刻地意識到,父母不會無端端地拒絕孩子的合理要求,而且在溝通的過程里要注意做到:心平氣和。對于孩子的無理要求先冷處理,平復情緒之后,再跟孩子就這件事情去講道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撒潑耍賴是不對的。
及時撫慰孩子的情緒
面對孩子的撒潑耍賴,家長不能完全無動于衷。在孩子產生如此強烈的情緒波動以后,家長要懂得以另外一種形式去撫慰孩子的情緒,比如親親抱抱,又或者是給他買點好吃的,讓孩子感覺到及時爸爸媽媽拒絕了自己的要求,但還是愛自己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世界萬事萬物可以有秩序地持續運轉,正是因為其中存在規矩。家庭的維護也需要有規則去進行約束,所以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長首先要考慮的還是規則,這也讓孩子明白規則的重要性。
“棍棒”教育可能會帶來以下的幾種弊端
第一,損害孩子的自信心。
對孩子們來說,父母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而很多時候父母們所做的一些事情或者是所說的一些話,孩子們都會非常的當真,更不用說那些通過“打”孩子或者是言語上打擊孩子的方式了。
這樣子的方式,很容易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一種嫌棄的想法,他們會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對,而他們所認為這種不對,這是由于他們對于父母們的崇拜所帶來的,他們會覺得父母們那樣做是有他們的道理的,肯定是為自己做錯了,所以父母們才會這樣子對自己,他們會把很多的原因都歸咎于自己,而這樣子的方式其實就是在損害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在損害孩子對自我的自信心。
第二,影響親子關系。
一個健康的好的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應該是,家人之間一起互相上來一起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有一方管理,另一方這樣子的方式更像是公司管理的方式,他們比較理性,不夠有“溫度”。這樣子的方式運用在孩子身上就很容易出現反效果,因為孩子他們現在所需要的肯定是父母們的耐心陪伴和父母們的關注,這些有溫度的事情所帶來的東西。
而一旦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態度采用的是管理的方式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親子關系的親密度,因為當初我們開始覺得自己是在管理孩子,是在命令孩子的時候,其實已經沒有把孩子放在一個比較特殊的位置,而這樣子的狀況很容易會讓孩子對父母所說的一些命令也好,指責也好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不愿意聽父母所說的話,他們會想辦法去反抗父母,他們甚至于把父母當成了自己的敵人。
第三,影響孩子們對于親密關系的態度,同時容易變得很極端……
其實孩子們跟父母們之間的關系,就是孩子們對于親密關系認知的一個縮影,而當父母們采用一些錯誤的教育手段,或者是通過打來讓孩子屈服的方式來抑制孩子“所謂”的壞習慣,壞行為,只會起到反作用,還會影響孩子們對于親密關系的認知。
孩子不打不聽話,打了又會很心疼,管教的最好辦法是“冷處理”
情緒已然成為教育中的一大障礙,家長與孩子關系僵硬往往是在家長極度生氣的時候。孩子犯了錯誤、孩子成績不理想、調皮多動。家長生氣、焦急、反感,這時就容易使用打、罵、罰等簡單粗暴的方法。有些家長一時焦急說話難免注意不到。對孩子嚴苛的諷刺、打罵、訓斥。
而當情緒過了,又會對孩子感到抱歉,覺得自己的反應過于激烈。因此我們大人們應該牢記,當一個人情緒化時,也就是教育效果最差的時候。情緒是最能干擾教育。所以說大人們要盡量保持冷靜理智,多去思考。布萊希特曾經說過:“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樂趣。”
避免講出讓孩子傷心的話。當我們火氣很大時,千萬不要針對孩子講話,等自己冷靜下來再和孩子談話,這就叫“冷處理”。“冷處理”并非絕對冷落,是指冷靜處理發生的沖突。若是以發脾氣、處罰的模式解決問題,雖然當下可能因短暫的嚴厲苛責而稍稍緩解。事實上,是為這段關系埋下一顆隨時會爆發的雷,也更有破壞性,更加危險。
所謂“冷處理”就是當家長著急上火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先消氣,等心情平靜了再來教育孩子。這時頭腦就比較理智,不易感情用事,效果比情緒化要好。
生氣焦急的時候教育孩子不但容易簡單粗暴,還會讓自己心情急躁,破壞家庭和諧,找不到適當的教育方法。只有“冷處理”后,頭腦才更清醒,才能發現問題的根源,找到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孩子更好的心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