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打孩子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奉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念,所以對孩子非打即罵,卻不知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打孩子會造成孩子童年有陰影,會使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小,而且這種舉動還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成長,原生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所以不要的輕易打孩子。
偶爾打孩子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
1、失去對父母的信任。低齡孩子犯錯,絕大多數不是道德上的行為問題,只是孩子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孩子并沒有認為自己“十惡不赦”。在這時候用打罵的方式解決問題,孩子充滿了不理解,以及對父母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父母本該是最疼愛孩子、施加最多保護的安全港灣,但責打孩子時父母卻變得面目全非,從而失去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2、打出來的孩子口服心不服。打孩子是過激情緒下的行為,挨打的孩子也處在緊張、害怕的高度心理壓力之下。這時孩子根本不能理解父母所謂的“道理”,只能感受到屈辱、疼痛,認為父母是依靠力量在征服自己,導致孩子心不甘情不愿,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
3、安全感缺失。經常挨打的孩子,在童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切斷了信任的鏈條,導致孩子對他人缺乏信賴,沒有安全感。想一想,當你用打罵的手段傷害了孩子,他會怎么想呢?“媽媽總說她非常愛我,可是她卻打我、傷害我。”
家長還能夠在孩子這里獲得信任嗎?本應是最值得信任的父母都變得面目全非,孩子還能夠信任誰?
4、性格極端。家長對孩子動輒打罵,缺少耐心,孩子也會漸漸形成暴躁的性格。當其他人不能令自己滿意、或是受到某些行為的刺激時,孩子就會下意識地釋放自己潛意識中的惡意,利用攻擊他人來解決問題,甚至離家出走,去釋放自己的心理壓力,顯得較為極端。
5、模仿家長的行為。面對生活中的大小問題家長頻繁使用打罵,是對孩子進行了攻擊性的示范,即面臨自己的負面情緒時,傾向于使用發泄、動手的方式,放任自己的感性情緒戰勝理性認知,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無法正確接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家長怎么避免打孩子呢
1、自我克制。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打罵孩子,你首先應該學會自我克制。克制什么,當然就是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了,一個情商高的人,一般都是一個善于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因為很好的情緒駕馭能力,會讓自己在孩子面前更冷靜,不容易被孩子的行為激怒,這種自我克制,會幫助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2、轉移注意。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打罵孩子,你還應該學會轉移注意。轉移注意就是指用各種辦法轉移注意力,特別是當自己很生氣的時候,不妨就去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被轉移了,精力被分散了,你就不會被自己的情緒所困擾。當然也就不容易生氣了,沒有了怒氣,也就不會想到去懲罰孩子了。
3、起身離開。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打罵孩子,你也可以選擇起身離開。當自己特別生氣之時,及時的離開你的孩子,不和孩子待在一起,你的怒氣會消一些,沒有了怒氣再來和孩子相處,也就不會去打罵孩子了,好好的和孩子相處,盡量用軟招對付孩子,你會覺得親子關系會更融怡。
為什么好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很重要
因為天下有很多不一樣的父母,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習慣都是不同的,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所以每個孩子所處的教育環境都會有所差異。
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也是一種自我修煉。如果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很大的積極改變,反之會造成消極的影響,與父母所想的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