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孩子偷拿東西怎么辦
很多家長再教育孩子過程中,最怕的就是孩子養成偷拿東西的壞習慣,如果發現孩子有偷拿行為,也要學會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指責、教訓孩子。
12歲的孩子偷拿東西怎么辦
1、建立“物權意識”。改變孩子“偷拿”東西的行為,從區分“物權意識”開始,能夠自己知道你我的區別。自己的東西會保護,樂分享。了解自己的東西,是自己在平時,多跟孩子滲透“物權意識”,家長平常可以多使用你我的一些名詞,幫助孩子區分物品的歸屬。
2、孩子“偷”的行為要先知道原因。孩子出現了“偷拿”的行為,父母不要著急貼標簽,輕易的下定義說孩子就是“小偷”。這個“小偷”的標簽,千萬不要輕易對孩子說出口。父母可以試著這樣問:“這是誰的?從哪里來的”。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去表達,說出來具體原因,然后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告訴他們:“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因為不是自己的物品”。
3、讓孩子歸還物品和錢。家長如果孩子的東西是在外面商店或者別處拿的,事發后家長必須監督孩子或者陪他一起歸還物品并道歉,而且必須是當面還,不能偷偷地放回去,這樣能讓孩子認識到這一行為的性質和相應的后果。
如果孩子是從家里拿了錢,估計一下他到底拿走了多少錢,并向他說清楚這些錢必須償還。孩子可以通過幫忙做家務來還錢。
家長教育偷拿東西孩子要避免哪些
1、帶著懷疑,逼問孩子。如果孩子沒偷東西,或是沒意識到行為的錯誤,父母的懷疑與追問,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不信任;如果孩子真的偷了,不適當的反復追究,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有時父母因為生氣,會像審問犯人一樣問孩子,但這樣很傷害孩子的自尊。
2、斥責打罵、讓外人參與教育孩子。孩子長大后,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他不愿意讓不好的行為被更多人知道。如果在外人面前批評教育孩子,甚至讓朋友親戚來參與責罵孩子,這是對孩子自尊的踐踏;如果外人對孩子錯誤行為進行轉述,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孩子偷拿東西的原因
1、有所有權的概念。孩子往往分不清“所有權”的概念,把自己的東西和別人有的而自己喜歡的東西,都理所當然地視為已有,有時候孩子可能還有這樣的想法,就算是別人的東西,“我只是想拿來玩玩”,像拿自己的玩具一樣,不需要告訴別人,結果就成了“偷”。
2、希望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有的孩子知道隨意拿別人東西不對,但見到別人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就總希望自己也能有,但父母又不給買,于是就只好來個既滿足愿望又不被人發現的“偷竊”行為。
3、對身邊人的模仿。可能身邊的孩子偷竊,讓孩子開始模仿,所以才會產生偷竊行為。這些需要和孩子溝通,或者多多觀察孩子和孩子的朋友們,因為年幼的孩子沒有自己的判斷力,所以會一貫的模仿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