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偷大人的錢怎么教育
“偷”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但幫助孩子改變偷這一行為時,也要主語方式方法。如果有一天,家長發現自家孩子偷偷拿了自己的錢,千萬不要盲目打罵孩子,要及時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行為產生的原因,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
小孩偷大人的錢怎么教育
制止孩子偷竊的行為。家長應該多觀察孩子,當孩子出現偷的苗頭后,要及時制止并進行教育引導。當父母發現孩子有類似偷的行為后,要當機立斷告訴他們這樣是不對的,是不道德的。
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成長過程中,孩子對外部世界產生欲望很正常。當他發現錢能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自然無法抗拒這種好處。爸媽要尊重并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和他時時保持交流。
及時消除誘因。爸媽要杜絕孩子偷拿家里錢的行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把家里的錢放置妥當。同時,不要在孩子面前大手大腳花錢,也不要經常用錢去哄孩子,或者把錢當作對孩子的獎勵。
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零花錢。當孩子上小學后,家長有必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錢,讓孩子有一定的掌控權。家長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選擇面額較小的錢幣,然后在頻率上有增加。當孩子可以適當的控制花錢后,可以給予孩子稍大面額的錢幣,減少給予的頻率,讓孩子試著管理。
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
孩子偷偷拿錢的原因有哪些
欲求不得。當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時,一旦不能滿足孩子,孩子就會用其他的方法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比如偷拿父母或者同學的錢。
攀比心理。當同學有某件物件,而自己沒有時,孩子可能會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或者害怕同學排擠自己。比如父母無法滿足孩子,孩子可能通過偷的行為來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
孩子的心理特點。有專家認為,年齡小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想要什么就希望馬上得到,對自己的沖動難以控制。缺乏明確的是非觀念和道德約束,在欲望的誘惑下導致犯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會形成理性和自律的意識。
與父母缺乏溝通。孩子“濫拿”家里的錢財,主要是平時父母的管教過于嚴厲,對孩子期望太高喜歡追求完美。這就導致孩子與父母疏于交流也不愿意進行交流,不敢主動的向父母提出自己要求,從而自作主張“濫拿”。
如何與習慣偷錢的孩子溝通?家長要掌握這幾個技巧
1、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孩子偷拿大人錢了怎么和孩子溝通?溝通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時間和地點的選擇。選擇一個孩子心情平靜、沒有其他人干擾的時間段,例如在家庭晚餐后或者放學回家的途中。同時,確保選擇一個私密且安全的地點,讓孩子感到可以放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傾聽和理解:在溝通過程中,傾聽比說話更為重要。首先,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來表達他們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打斷或者爭執。通過傾聽,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從而為下一步的引導和解決問題提供線索。
3、表達清晰的觀點和期望:在傾聽孩子的同時,也要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期望。告訴孩子偷拿他人物品是不對的,不僅僅是因為這是不道德的行為,還因為這會對他人和自己造成傷害。強調你對他們的期望,即希望他們能夠誠實、尊重他人的財物。
4、引導思考和反思:提問是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和反思的有效方式。例如,你可以問:“你為什么會拿別人的錢?”或者“你認為拿別人的東西是對的嗎?”通過這些問題,激發孩子自我反省,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后果和不當之處。
5、設定適當的懲罰和修正措施:面對偷拿行為,必須設定適當的懲罰和修正措施。懲罰應該是教育性的而非懲罰性的,例如限制一段時間的特權或者為所偷物品找到替代者并道歉。同時,還要幫助孩子制定一個改正行為的計劃,明確未來如何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