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東西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孩子偷東西是一種不被允許的行為,生活中,很多孩子會出現這種行為,家長要及時制止,并告知孩子這種行為的后果,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家長也要在平時養成節約存錢的好習慣,為孩子們做一個好榜樣。
偷東西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內心的匱乏感。心理學上有一個“匱乏感”的概念:如果內心有種不滿足,往往會尋求其他的方式來補償。偷就是匱乏感引發的行為,包括物質匱乏和心理匱乏,后者尤重。
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偷表面看,它是孩子一種錯誤的行為,實際上都藏著孩子的物質需求和心理需求。有的孩子是因為渴望,有的孩子是因為好奇好玩,還有的孩子是因為得手的成就感等。
表現出自己的勇敢。有些孩子總是愿意在同齡的孩子中表現出自己的勇敢,所以他們嘗試這種冒險的偷竊行為,以證明白姬的勇敢無畏。然而,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勇敢”行為是錯誤的。
模仿同齡人。可能你身邊的孩子偷東西,讓他們模仿,這就是他們偷東西的原因。這些需要和孩子交流,或者更經常觀察孩子和孩子的朋友,總會因為幼兒沒有自己的判斷力而去模仿別人。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怎么引導
適當的給孩子零花錢。孩子偷拿家里面的錢,可能是孩子有用到錢的地方,卻沒有錢,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應當盡量的滿足孩子的一些需求,適當的給孩子一些零花錢。
家長要保管好錢財,不要隨便放在孩子眼前。教孩子記好收支賬目,學會花錢、存錢和理性消費。分清“希望品”與“必需品”,消費“希望品”是錦上添花,“必需品”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另外,家長要滿足孩子的合理消費需求,但不能攀比。
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念。告訴孩子金錢來之不易;沒有錢應該向父母求助,而不是伸手去偷、去搶;錢要通過正規取得換取等等,給孩子進行理財觀念和物權觀念的啟蒙教育。
跟孩子制定一個規則。比如“每周或每月定期的給一次,如果在此之前花光了,你有一個機會感受那是什么感受以及應該怎么辦,比如忍耐一下或者找一件能額外掙錢的事情做。”充當孩子的預算顧問。除非孩子問你,否則不要提供建議。
試著讓孩子管錢。有些孩子偷錢是因為好奇心里,這時候家長應該試著將一些錢交給孩子保管,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錢,這些錢孩子可以自由支配,是他的私有物品,這樣不僅讓孩子有掌管金錢的經歷,也培養他們的金錢意識,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
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爸媽要尊重并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比如像例子中的新新媽就時時和孩子保持交流:“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如果想要,就要問別人能不能給我們,這才是有禮貌的孩子。我希望我們都能做到,好嗎?”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金錢觀?這些方法很有效
零花錢守時。很固定的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其可以自在的分配,在用錢的方法上要進行必定的引導,讓其形成一個正確的用錢觀念。
家長要做好模范。家長也不能在孩子面前進行大手大腳的花錢,必定要做好家長的模范效果,花錢有度,花錢有理才行。
注重生活的細節教育。要有意識讓孩子自己管理錢財。比如每周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讓他自己支配買文具、零食、玩具等。如果從小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就能學會,哪些東西該買,哪些東西是浪費錢,什么時候可以滿足自己,什么時候要學會忍耐。
讓孩子體驗錢是怎么來的。可以領孩子們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讓孩子們知道家長賺錢的不容易。也可以用做家務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賺一些零花錢,但要讓孩子知道一做家務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讓孩子學會管理金錢。在孩子上幼兒園以后,就可以給孩子們申請一個自己的銀行賬戶,把每年的壓歲錢放入到這個賬戶當中,這里一部分的錢可以讓孩子自己支配,比如買玩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