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的千古名句
陳子昂,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詩詞意激昂,被譽為“詩骨”。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他的詩,一首《登幽州臺歌》,更是名揚天下,傳誦千古。
陳子昂的千古名句
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語出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形容空前絕后,創造了至高的境界。
2.白圭玷可滅,黃金諾不輕。
語出唐·陳子昂《座右銘》。白玉上的污點還可以磨掉,而講過的話是不能改變的。許下的諾言,應貴比黃金。司馬遷《季布欒布列傳》中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可見諾言之重。
3.理直防毀,鑒微在悟。
語出唐·陳子昂《素盤盂銘并序》。雖有正直的理由,卻要防止誹謗。事物處于萌芽狀態,就能推測它的未來發展,這要靠一個人的悟性。
4.夸愚適增累,矜智道亦昏。
語出唐·陳子昂《感遇》。自夸的人,正是給自己增加麻煩;自以為聰明,只能使自己陷于無知。
5.兄弟敦和睦,朋友篤信誠。
語出唐·陳子昂《座右銘》。兄弟間應和睦相處,朋友間應講誠信。
6.無為空自老,含嘆負平生。
語出唐·陳子昂《題居延古城贈喬十二知之》。不要碌碌無為地虛度年華,以免老來悲嘆辜負了自己的一生。
7.圣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
語出唐·陳子昂《感遇》。元元:庶民,眾民。圣人不為自己謀取私利,他所關懷、幫助的是老百姓。
8.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語出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之三十五。蒿萊:野草,這里指荒野,也代指民間。感懷時事,一心想著如何報效國家;即使我只是身在荒野草澤的一介平民,也要拔劍而起、挺身而出,有所作為。詩句寫作者胸懷壯志、思念報效國家的豪邁心情。
9.國必待賢以昌,人必待賢以理,物必待賢以寧。
語出唐·陳子昂《答制問事·賢不可疑》。國家必須善待、依靠賢能才得以昌盛發達,人們必須依靠賢能而得以明白事理,事物必須倚仗賢能才能順利發展。這句話指出了賢能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國家的最重要的資源。
10.殺一人則千人恐,濫一罪則百夫愁。
本句出自其《請措刑書》一文,就是其在獄中時所作,意在告誡統治者濫用死刑、擅殺無辜只會引起民心動蕩,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其中,“濫”是過度的意思。這句話的大意是,殺掉一個人可以令成千上萬人心生畏懼,但若是濫用某一罪行,只會令百姓心中充滿憂慮。
陳子昂的代表作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文翻譯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納士的圣君,向后不見現世求才若渴的明君。
只有那悠悠無限蒼茫的天地,我止不住滿腔悲傷熱淚流了下來。
詩文鑒賞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陳子昂在同時期的作品《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中詳細列舉了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很欽慕當時的那個能夠舉賢納仕的時代。
陳子昂在這兩句中表達了一種生不逢時的感慨,以及那種孤寂落寞的心緒。這兩句可以看做是詩人對整個時代的傷感,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渲染了一種慷慨悲涼的基調,更是襯托了詩人心中的失意。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兩句寫出了陳子昂登臺的千古感嘆。詩人在這里運用了雄渾壯闊的筆觸,營造了一幅綺麗壯觀,浩瀚廣闊的意境,讀來令人感嘆這宇宙天地的浩茫寬闊以及古今時代的滄海桑田,更增添了一種悲涼慷慨的深邃情緒,使得詩人的失意形象更加鮮亮感人。
這首詩是陳子昂登樓眺望遠景,由時間的綿長不止,聯想到自身孤單寂寥的心緒,使得全詩前后呼應,富有感染力!
陳子昂的詩歌特點
1、陳子昂自視甚高,卻壯志難酬,直言諍諫,每忤權貴,先后兩度遭誣陷入獄。這些身世遭際自然也投影在他的詩中,最明顯的,是懷才不遇、不為世人所知的強烈孤獨感。“孤鳳”、“孤英”、“孤鱗”之類語匯,經常出現在他的筆下。
但即使如此,陳子昂的孤獨,也絕不表現為沮喪沉淪,自哀自憐,而是英氣勃發,高傲不屈。
2、陳子昂的詩也表現出某種片面傾向。他的作品,以漢魏五言古體為主,幾乎沒有七言詩,律詩的數量也相當少。而后二者,正是在南朝興盛起來的體式,看來他對此多少是有意回避的。
另外,他的代表作《感遇》詩遠承阮籍《詠懷》詩,在寫法上,也有阮籍詩那種議論過多、有時顯得枯燥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