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生平事跡
王昌齡,字少伯,他是唐代時期的邊塞詩人代表之一。王昌齡擅長寫七言絕句,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王昌齡的代表作品有《出塞》、《題僧房》等。
王昌齡的生平事跡
王昌齡家境比較貧寒,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后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絕群倫,于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北歸,游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兩人見面后非常高興,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許海鮮而癰疽復發,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郊游,也都有詩。
王昌齡作為一代詩杰,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說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認為在天寶六載秋?!墩膊抛觽鳌氛f他“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逗釉烙㈧`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被貶為龍標尉。
更為可悲可嘆的是,后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給王昌齡報仇的人是誰
宰相張鎬。
《唐才子傳》載:王昌齡“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后張鎬按軍河南,曉衍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漸沮。”一向同情詩人的張鎬終替王昌齡報了仇。
王昌齡死后,沒想到宰相張鎬卻替他報了仇,當時張鎬奉命調兵增援睢陽抵抗的張巡,然而張巡死守睢陽數月,最終城陷。近在咫尺的譙郡太守閭丘曉卻擁兵自重,遲遲不愿意發兵增援。
等張鎬到達時見到睢陽場景,要抓住閭丘曉問罪。閭丘曉以年邁的父母需要奉養求饒。然而張鎬卻反問:王昌齡的父母誰來養?
最終,張鎬將延誤軍機的閭丘曉繩之以法了,據說張鎬與王昌齡并沒有什么交集,然而這位內心頗具正義感的宰相卻最終為王昌齡報了仇,令人唏噓。
后人對王昌齡的評價
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殷璠《河岳英靈集》把他舉為體現“風骨”的代表,譽其詩為“中興高作”,選入的數量也為全集之冠。
這些都可見他在詩壇上的地位,王昌齡的詩以三類題材居多,即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圣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