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抗壓能力怎樣培養
-
很多孩子由于小時候被家人保護的太好,導致長大之后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父母也是束手無策,那么我們就聊一下,孩子的抗壓能力怎樣培養呢?
孩子的抗壓能力怎樣培養
1.適當減少對孩子的保護
如今基本每家都是一個孩子,父母對于獨子肯定是傾盡自己的所有,對于孩子的成長環境、物質需求等,父母都會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給孩子最好的。但是我建議,家長不妨適當地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保護。有的家長在孩子學走路時,會一直把著孩子怕他摔倒,其實這就是不必要的保護。孩子摔倒是正常且必要的事,除了摔倒,孩子今后還會遇到更多更困難的問題,家長應該從小讓孩子學會自主,讓孩子過自己的生活。
2.孩子失敗時,家長不要一味地責備
失敗也是孩子必定要經歷的事情,關鍵在于家長對于孩子的失敗是什么樣的反映,是鼓勵、理解,還是責罵甚至體罰?家長不同的反映也會造成孩子不同的反映,如果孩子在失敗時得到的不是安慰與鼓勵,而是指責和否定,那么下次做事時孩子很可能不敢嘗試。
-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習成績,除了必須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外,還有就是需要孩子具有一定要的學習能力,如果孩子學習能力不強,就算再怎么努力也無法提高學習成績。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1、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
孩子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就會積極去探索,去仔細觀察,這個過程就是提升孩子學習能力的過程;相反,如果孩子對周圍的事物不感興趣,這樣也就無法激起學習的欲望。所以,家長要想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首先就要從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入手。
2、提高孩子的自學能力
學校里的知識、時間是有限的。只要孩子具備了良好的自學能力,那么,無論孩子在哪兒,都可以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地進行學習。這樣才不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孩子平時學習生活中,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學會利用工具書來查閱自己所不知道的內容,學會自己探索;還要幫助孩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克服懶惰,讓孩子體會到主動學習帶來的樂趣。
-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日常的學習作業也都是靠著家長的催促才完成,所以家長要想要讓孩子主動學習,首先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不然的話他們是不會去主動學習的。那么怎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
怎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
1、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句話一點也不假。只是很多家長卻不以為然。大多數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專心學習,告訴孩子除了學習,其他一切事情都不需要插手。在物質上無條件滿足孩子,給孩子創造了優越的學習需求。殊不知,越是優越的物質條件,越容易導致孩子生活在滿足之中,反而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沒有學習追求。條件過于優渥,學習沒有了動力,失去興趣。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即便坐到了書桌前,學習效率也是極低的。所以,要想讓孩子有學習的自覺性,首先要讓其認識并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起來才有興趣和動機。
2、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恰當
以前帶孩子去農村學農,看到孩子們在果園里摘蘋果。孩子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沖沖,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里,牙簽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又要確保這個目標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則就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
人是不能離開群體獨自生活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免不得與他人進行交流。如果孩子社交能力差,這可能對孩子的將來有很大影響。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怎樣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1、跟孩子溝通
發現孩子不合群之后,家長要去了解原因,解開孩子"不愿交友"的心結。比如,孩子因為覺得班上的同學都"很笨",所以不愿意跟他們玩,家長可以引導他學會尊重別人,懂得發現同學的優點。
2、給孩子提供社交環境
其實孩子交友并不僅僅局限于幼兒園,家長在跟鄰居交流、去公園玩時都可以帶上孩子,讓孩子跟同齡人相處,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
-
從小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孩子今后的成長尤為重要,家長們必須要重視起來,那么,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學自主能力?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學自主能力
1、不過分嘮叨、督促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沉迷玩耍忘記學習,就會憂心忡忡、焦慮萬分,于是趕緊催著、提醒孩子去學。可是漸漸就會發現,剛開始說或許有點效果,孩子乖乖聽話學習,可是后來嘮叨越多,孩子越不自覺。很多孩子學習的自主性,都是在父母日復一日的嘮叨中被消磨殆盡的,變得拖延、懶惰、懈怠。于是演變成這樣的情況:父母不說,孩子就不主動學,到了后來甚至說都說不動他,因為孩子已經覺得厭煩,對學習越來越喪失興趣。因此,父母生活中一定要減少嘮叨說教,長話短說,引導孩子懂得為自己負責,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不應該是家長天天操心。
2、早早定好規矩、嚴格執行
我們首先要清楚,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一次兩次形成的,它是一次次的行為,不斷重復而形成的。要形成良好的習慣,前提就是要按照正確的要求去做。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不在于家長每天催促,而是要求孩子每天做到。沒有哪個孩子打小就懂得要怎樣學習,學多久,他需要父母給他立好規矩。比如每天回家后寫好作業再玩,而不要拖到臨睡前;每天半小時閱讀;每天上課前提前預習新內容,等等。
-
讓孩子學會交朋友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課,它不僅是一種生存能力,還能讓孩子快速融入新環境,有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團隊意識,并且享受到友誼帶來的快樂。那么,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1、培養孩子基本的社交禮儀
如果孩子自身是一個不懂禮貌的小朋友,就很難融入到團隊活動中。所以,家長要做一個懂禮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帶著孩子一起做,并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禮儀和規則。可以通過觀看質量上乘的動畫片,比如天線寶寶、寶寶巴士;也可以通過親子閱讀,教會孩子基本的禮貌。如,玩游戲要排隊、想要玩他人玩具必須先征得對方同意、撞到別人要說對不起、接受幫助要說謝謝之類的。
2、修正交往中的不當行為
和大人們一樣,孩子在交往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當行為,如欺負小朋友或者過分吝嗇等。這些交往中的不當行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歡迎。這時,父母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幫助他改進行為,重新獲得持久的友情。
-
隨著目前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家長或者長輩越來越寵溺孩子,什么事情都提前幫助孩子打理好,沒有讓孩子動手的機會,慢慢的就讓孩子喪失了自理自立的能力,為此,我們該怎樣培養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呢?
怎樣培養孩子自理自立能力
1.父母對孩子不能溺愛,不能嬌慣
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直接取決于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讓孩子參與家務管理,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當然,這樣的家務勞動可以和父母一起做,以不影響學習為前提,目的在于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勞動精神和家庭觀念。
2.遇到困難讓孩子學著獨立去解決
在孩子剛開始喜歡自己動手嘗試做一些事情時,因為缺少經驗和鍛煉,在這個過程中就可能犯錯誤。但很多父母在看見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趕忙插手,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去做,甚至干脆動手幫孩子做了起來,這樣久而久之,孩子不但不能自立,反而會更依賴父母。所以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不要第一時間出手相助,而是應該先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動手去解決問題,讓孩子發覺自己的潛能,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因此,無論孩子做什么事情,父母都應該讓孩子獨立把事情做完,如果失敗了引導孩子動腦思考,再換另一種方式去做,直到孩子獨立把事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