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月是怎么形成的
月球圍繞著地球轉動,自人類出現以來,人們往往抬頭就能看到月亮的存在,它時而像鐮刀,時而像玉盤,掛在空中,古代人們常以月亮的形態來判斷吉兇,如天狗食月、血月的出現,都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象征,隨著科技的發展,血月的形成原因,被人們廣為知曉。
血月是怎么形成的
血月就是紅色的月亮,一般是發生月食的時候會出現的。這是因為濃厚的大氣層把紫、藍、綠、黃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紅色光可以穿透過來。月全食時的紅月亮也是同樣的道理,大氣層將紅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們仍然能看到在地影里,紅紅的月亮掛在天空中。
換句話說,當月球上發生日全蝕時(這正是地球上的月全蝕),面向地球的半個月球并不是完全黑暗,而是象地球上的早晨或者傍晚一樣是紅色的——這是從地球上觀察處于全蝕狀態的月球,那當然是紅色的啦。
11月份的血月在我國哪些地方能看到
11月血月在我國東部地區能看到。
11月份血月將會在11月19日出現,按照公布的情況來看,本次月偏食覆蓋范圍比較廣,跟我們今年5月出現血月可觀察的區域有相似之處。按照天文臺指出,幾乎整個亞洲(除極西部)、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極西部、歐洲極西北部、太平洋、北冰洋都可以看到。
齊齊哈爾可以看到血月亮嗎
齊齊哈爾是一個城市,對于看到血月亮的條件有一定的限制。首先,需要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觀測,因為陰云會遮住月亮。
其次,需要在血月亮的出現時間段內觀測,通常在深夜的特定時間。最后,還需要遠離高樓大廈等遮擋視野的物體。如果以上條件都得到滿足,齊齊哈爾的觀測者就有可能看到血月亮了。但是,仍需根據具體天氣和時間情況而定。
月相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月相的變化規律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殘月。
當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的,這一天叫做“新月”或者“朔”,是農歷的初一。
過了新月,隨著月球的公轉,在地球上可以看到一絲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天空西側,弓背朝西,叫做“蛾眉月”,是農歷初三、四。
到農歷初七、八,可以看到半個月球,凸面朝西,叫做“上弦月”。
到農歷初九至十四,能看到月球的大半部分,叫做“凸月”。
農歷十五、十六、十七,能看到一輪圓月,叫做“滿月”或者“望”。
到農歷二十二、二十三,又只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叫做“下弦月”。
再過幾天,又變成一個蛾眉形月牙,弓背朝東,叫做“殘月”。
當月球再次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又從朔開始,周而復始。一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就是一個“朔望月”,約29.53天,農歷一個月的長度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