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孩子離家出走怎么辦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的心思實在是琢磨不透,明明是一心為了孩子,可孩子就是不理解父母,遇到事情總是喜歡和父母對著干;有時甚至是直接離家出走,只剩父母干著急。家長們在遇到這種事情時,要保持冷靜,及時的處理;在事后及時的和孩子溝通,調整教育方式,努力和孩子成為朋友,才能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15歲孩子離家出走怎么辦
1、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受傳統觀念影響。如今還有不少家長的潛意識里,仍然受君臣女子、尊卑有別的封建思想影響,認為和子女交朋友沒老沒少,不成體統。少年思維活躍,有許多話想向人傾訴。如果放下家長架子,和子女平等相處,彼此能推心置腹地進行交談,子女就會將你現為知己,無話不談,少年的煩惱就可在交談中得到緩解、消除,也就不會離家出走。
2、給孩子傾訴的機會。當孩子遇到挫折與困難的時候,家長應主動與孩子交流,要鼓勵孩子。如果孩子犯錯之后就打罵、諷刺挖苦,以后孩子就不敢對家長說心里話了。這樣做只能使孩子自卑心加重,喪失自信心,內心的憂傷無處訴說,對生活產生悲觀情緒,逃避現實,最終導致離家出走。
3、讓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孩子越長越大,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如果家長一味的信奉棍棒教育,那必定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很委屈。如果只是靠武力鎮壓孩子,會導致孩子壓根就不覺得自己到底錯得有多離譜,甚至會覺得家長這種暴力處理的方式,更是對自己的一種虐待。我們要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考慮考慮,看看如果自己處于這個年齡,處于這個環境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雙方多一份理解,那教育自然就輕松了很多。
15歲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有哪些
1、不良家庭環境。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已經接近成年人,對于周圍環境的感知、敏感度,已經遠大于小時候。再加上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了反抗意識,當他感覺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壓抑的環境當中,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對家庭生活會心生厭惡,繼而產生離家出走的念頭。
2、逃避懲罰。未成年人自尊心很強,最怕在同學面前丟面子,“掉價”。有的學生一旦在校犯了錯誤,老師通常要求家長共同教育,但一般學生都不愿意自己的錯誤讓家長知道,既害怕學校處分又怕家長斥責。這時家長如果處理不當,給未成年人施加精神壓力,當精神壓力超出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時,他們便會選擇離家出走,出現到外邊暫避風頭的行為。
3、賭氣逞能。未成年人正處在青春發育期,成人意識增強,他們往往用自己的行為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成人,有能力也有本領管理自己,不愿聽家長喋喋不休的嘮叨,尤其不愿意別人當面挖苦自己,賭氣到外面闖蕩,夢想有一天混出個樣子來給家長或給周圍的人看,想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能耐。
4、厭學尋樂。由于個別家長片面看重學習成績,不重視未成年人的心理變化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由于有些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很差,又缺乏學習的動力,對學習不感興趣,厭煩讀書,學不會也不想學,有時便幾個人一起出走,到處游山玩水瞎逛一圈。這樣的未成年人,多半是基礎差,年齡大,家里有錢,家長管教不力,本人膽大。
對于青春期的15歲男孩,父母應該做到“放手”而不是“放縱”。及時的轉變教育方法,孕育良好的家庭關系。孩子生活在溫馨的家庭中,有困難和疑惑就會及時與家長溝通,孩子自然不會離家出走,家庭的教育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