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
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長的協助、引導和監督之下,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哪些好處?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
1、引導孩子積極參加活動,不管家長在忙,都要參與孩子學校的每一項活動。比如,參加開學典禮和家長會,擔任學校提供的家委會職位,了解老師和其他家長。每個人都和你一樣忙,當你關心孩子的教育時,你的孩子會感受到。沒有人會忽略一個被家長重視的孩子,即使他們并不總是表現出來。如果你能理解孩子在學校的感受,你和孩子關于學校的交流就會更加順暢。在學校看到你也能增強孩子們的信心。
2、正向的引導,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孩子,主動做事是一種好習慣。當孩子做成一件事時。把孩子的成果展示給他看,讓他有一種成就感。當孩子做得不太好時。不要對孩子說,“做不好就別做了”,這樣會打擊孩子做事的積極性。父母應該給孩子適當的指導,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做起,慢慢的培養孩子主動做事的習慣。
3、引導孩子合理利用金錢,父母依據孩子的年齡,實際用途和支配能力來給予孩子零花錢,并引導孩子學會記賬,可以設計一本零花錢記錄本,讓孩子對自己的零花錢去處進行記錄,父母與孩子一起討論哪些錢是該花的,那些錢是沒有必要花的,讓孩子明白花錢要有針對性。
4、訓練孩子的生活習慣,父母應該給孩子規定時間,要求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比如媽媽和孩子比賽穿鞋子,看誰的速度快,在比賽之前教孩子怎么穿,如此循序漸進的訓練,在比賽時父母可以故意放慢速度,讓孩子贏一贏,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做事迅速的好習慣。
家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的影響
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成長。因為環境因素有廣泛性、經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點,所以,孩子會受到種種影響。尤其是自發性的特點,它有與教育相平行的影響,也有與教育相矛盾的影響,這時孩子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
其次,不能低估環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響下,可以較早地顯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遷”,從“其舍近墓”到“遷居市旁”,最后徙居“學官之旁”,終于使孟軻在學官的影響下,成為學者。這說明人們很早就重視環境影響人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易于培養出親社會性高,獨立自主,性格完整的孩子。相反,生長在家庭教育不恰當或教育氛圍淡薄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在性格上存在缺陷。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養成也是有影響的。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的關鍵。智力是先天的,性格和人格卻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性格決定命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的都是性格,可見性格一旦形成是多么的難改。有健全的人格才有正確的三觀,有正確的三觀才有正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