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離家出走的想法怎么教育
很多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較差,心靈比較脆弱,遇到了一些困難,或者是和家長發生了沖突,就會產生離家出走的想法。有些孩子只是說說而已,而有的孩子真的會付出行動。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有離家出走的想法時,一定要及時制止。
孩子有離家出走的想法怎么教育
1、不要一味的遷就孩子。愛孩子不是一味遷就孩子,有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離家出走的威脅后,就會選擇妥協,覺得長大之后就好了。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只會更加嚴重。一直都是妥協孩子,有什么要求就會實現,忽然一次不同意了,那會讓孩子崩潰的,會讓他無法接受。
所以從小在孩子提無理要求的時候就要學會拒絕,用哭、用鬧、用離家出走這些方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不去一味的遷就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事情。
2、關注孩子,了解他的想法。孩子有時候不會去表達自己,不知道該怎么和父母訴說。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父母主動地了解孩子的情況,讓孩子去表達自己,自己去試著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工作和二胎忽略孩子,不要讓孩子缺乏安全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愛他的。
3、讓孩子樹立獨立意識。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婭曾說過:這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為最終目的,但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唯一一種以分離為目的的愛。當孩子知道離家出走的時候,其實就是獨立意識特別強烈的時候。及早的讓孩子樹立獨立意識,知道獨立意識并不是要離家出走,還要有正確的表達方法。
4、讓孩子知道社會的險惡。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不想讓孩子看到這個社會不好的一面。但是他不知道的話,沒有防范意識,就有可能會發生意外。所以告訴孩子社會險惡,讓他知道有些孩子因為離家出走再也沒回到自己家,讓他知道社會上有種人是人販子。讓他知道危險后,就不會輕易離家出走了。
5、讓孩子知道家庭是一個整體。孩子做得不對的時候,會讓父母不高興,但父母會給他講道理,說哪里做得不對,也不會離家出走。父母做得不對的時候,孩子也應該指出來,讓父母學著改正,而不是自己離家出走。讓他知道,他離開家父母會很擔心、難過,家庭是一個整體,我們都要對彼此負責任,不能因為自己一時不開心,就義氣用事。
孩子想離家出走,家長可以借此機會,讓孩子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1、規則意識。人與人之間相處,總會遇到問題和矛盾。父母愛孩子,所以會一再讓步以滿足孩子的要求。但社會是有規則的,當孩子試圖以此讓大人妥協時,父母要樹立底線,告訴孩子,遇到問題要理性處理,發脾氣、威脅是無效的,一走了之更不能解決問題,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在規則內尋求解決方法。
2、家庭意識。家庭是一個整體,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息息相關、榮辱與共,家人要相互關心和理解。我們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沒有理解你的感受,要向你道歉。但是,你感到委屈就離家出走,讓家人為你擔心,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無論何時,家都是你永遠的港灣和依靠。既是一家人,就要對彼此負責,彼此有所交待。
3、安全意識。一直以來,孩子遭受意外傷害的事故屢見不鮮。在信息社會的今天,孩子更是面臨更多危險。借此機會,在孩子出走前,讓孩子觀看一些離家出走、發生意外的紀錄片,給孩子亮起安全意識的紅燈,學習一些安全常識。
離家出走孩子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1、年齡特點——離家出走向低齡化發展,其中14歲是青少年離家出走的高峰年齡;
2、性格特點——離家出走的青少年中,男生多于女生,其中大多性格孤僻,容易沖動;
3、誘因特點——導致中小學生離家出走的原因是,青少年正處于走向成熟的階段,自我認識和判斷能力較差,成人意識和獨立意識卻很強;
4、行為特點——離家出走的青少年主要從事打零工、經商做生意、流浪乞討、進行一些危害社會安全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