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和叛逆期一樣嗎
很多家長覺得青春期孩子就會叛逆,那么青春期就等于叛逆期了,其實這種說法是以偏概全,并不是說所有的青春期孩子一定會叛逆。叛逆的本質是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不再希望被父母隨便控制。
青春期和叛逆期一樣嗎
青春期跟叛逆期不一樣,青春期是一個生理問題,叛逆期是一個心理問題,二者是不一樣的概念,但是又有聯系。
青春期是指孩子生理的功能發育成熟。叛逆是孩子心理由自身向社會過渡的過程中,自身由被呵護被照顧被約束的狀態,要進入獨立的,自主的,自我的狀態。
叛逆期是,孩子逐漸長大,對圍環境和事物,由好奇產生疑問,由質疑到大膽嘗試,這種探求是非對錯的精神,往往是自主自覺,而又懵懂迷茫的。
好奇心越重,質疑越多,就會出現不聽家長和教師的說教,而我行我素的任性。在成人眼里他們就是叛逆。這種叛逆行為和思維會隨著年齡和環境變化,逐漸減少,但不會消失。
家長教育常見的三大錯誤態度
1、家長一味的說教。青春期的孩子具備鮮明的個人意志和獨立意識,渴望被肯定、被認同。而家長一味的說教在孩子看來就是在否定他的行為和能力。這會讓孩子灰心,甚至惱怒。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表現欲,他們不斷嘗試自己探路,摸索向前。家長的嘮叨和說教帶來的是適得其反的效果。導致孩子不愿意多和家長相處,封閉自己的內心。這在家長眼中,又是一種叛逆。
2、沒有給予孩子尊重。家長想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可以給予理解。但是要在尊重孩子,得到孩子應允的前提下,用更恰當的方式去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是自尊自強的,渴望被人尊重。他們存在著自己獨立的心理空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家長同樣要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試圖窺探孩子所有的秘密。
3、過分的管束。許多家長害怕孩子在青春期中容易養成不良習慣。就對孩子嚴防死守,給孩子諸多限制。對于孩子的交友、愛好都統統干涉,父母以陪伴的名義,卻是對孩子的監管。過分的管束會增加孩子的反感,激化孩子的叛逆心理。不能讓孩子感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引發家庭矛盾的爆發。
孩子到青春叛逆期了家長應該怎么做
1、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理解與包容。孩子的大多數叛逆行為都是有動機的,比如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家長與孩子溝通不足常產生誤解,孩子缺乏正確表達情緒的能力,自己的付出努力沒有被認可,家長過于苛責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2、學會欣賞孩子。父母教育孩子不能采取高壓政策,更不能諷刺挖苦孩子,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肯定和鼓勵孩子的進步和努力。研究表明,用低聲細語的方式教育孩子更能獲得好的效果。
3、對孩子的事情,就事論事。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情緒會變得特別激動。于是常常會借著孩子這次的行為,進行長篇大論,甚至說把孩子以前的舊賬統統翻出來,這樣的方式是極為不妥的。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只需要把孩子當前做的事情處理好就行,孩子有錯的話就要幫孩子指出來。千萬不要太過于嘮叨,這樣不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甚至還會讓孩子產生出逆反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