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懶散不求上進怎么辦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沒有上進心,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的懶散。但其實,孩子的行為從來都不僅僅是孩子單獨的問題,家長也有一定的責任。家長責怪孩子懶散不上進的同時,應該先想一想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
學生懶散不求上進怎么辦
1、制定目標提前約定。培養孩子自律的第一步是讓孩子有一個基礎的時間觀念,而實現這步的最好方法就是“制定目標提前約定”。
我們平時做事最有效率的時候,就是有明確的目標以及時間快要結束的時候,這時心中目標一致,家長在讓孩子做一件事情前和孩子做好約定,這樣孩子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做這件事需要用多少時間,做不完這件事會有什么結果。
2、讓孩子承擔后果。我們都是時間是不可逆的,當我們固定時間內沒有完成一件事,都會受到懲罰。而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這種后果大多都是家長在承受。
比如孩子上學遲到了,老師批評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送孩子晚了。孩子沒有承擔過后果,就不會有自律的習慣。當孩子第一次拖拉到上學快遲到時,家長只需要提醒他一次,孩子不在意上學自然就會遲到。家長讓孩子進學校,孩子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幾次之后就知道不拖拉了。
3、以身作則。國外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孩子做出沒有自制力的行為時,家長的忽視會降低孩子的自制力。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做事拖拖拉拉,答應孩子的事情也是一拖再拖,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家長的行為舉止對孩子有很深的影響。想要孩子有自律意識,家長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學生懶散不求上進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偏激。現在許多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老、中兩輩對于孩子的教育都與孩子的發展背道而馳。家長過分溺愛,只要孩子搞好學習,其他什么事也不用做,只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勞而獲的壞習慣,滋生了孩子的懶惰心理。試想孩子連自理都不愿做,又怎么能勤奮地搞好學習。
2、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懶于做體力活,有的則懶于動腦筋思考,這也是受家長溺愛而形成的。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擔心孩子做體力活累壞身體或本身輕視體力勞動,不讓孩子有從事體力勞動的機會;而有的家長則替孩子想得太過局全。害怕孩子過分用腦影響成長,不讓孩子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機會。這樣下去,孩子就會慢慢變很懶惰起來,什么事都不愿意動手做。
3、孩子獨立做事時常受到責備。孩子總有自己想獨立的時候,不論多么依賴的孩子都是如此。但是,當他在獨立做事情時,如果因做得不能令父母滿意,經常受到強制或責備,就會失去做事的興趣,從而心灰意懶,這也是造成孩子懶惰的原因。
不思進取對孩子有哪些負面影響
1、會削弱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一定有很多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還太小,實在不適合承受過大的壓力,做一個安于現狀的孩子感覺還不錯。至于從舒適圈中走出來是他們長大后需要考慮的問題,目前來說只要將身體和精神養好就可以。
事實上,很多習慣都是在童年時期養成的。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如果童年形成了安逸享樂的習慣,長大后要改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長時間的不思進取,會讓他們害怕做出行為改變,這就會導致孩子的思考和行動的能力下降,與同齡人的差距越來越大。
2、限制孩子的思維。安于現狀里的人喜歡享受舒適和平靜,直接拒絕感受或感受不到外界的各種刺激。因為他們相信,不管發生了什么,總有一個避風港能提供給他們保護和安逸。
這樣的想法對于孩子來說就直接等于告訴他們:你什么都不用做,這個舒適的環境可以提供一切。而孩子本身處于一個需要學習和努力的階段,他們需要在這個時期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但一旦讓他們處于安逸狀態,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放棄思考。眼界和格局會變得越來越小,思維能力也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