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玩手機的壞處
現在網絡時代,大人小孩都愛玩手機,這可不是一件好事。長時間問手機使孩子對學習知識文化失去興趣,不利身體健康和身心健康的成長。
小學生玩手機的壞處
1、小學生心理發育不成熟,對一些事物不能正確分辨,自控能力差,而手機游戲同樣會吸引孩子想方設法去玩,因此荒廢學業。
2、手機屏幕較小,眼睛與屏幕距離短,屏幕的強光對眼睛造成強烈的刺激,容易眼疲勞,容易導致近視甚至散光,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嚴重影響。
3、手機存在電輻射,使人體免疫力下降,使小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及亞健康狀況。
4、長時間玩手機還造成小學生睡眠減少、記憶力衰退、產生心理依賴,孩子會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不善與人交流,導致自閉、怯懦、孤獨、偏執等行為。
5、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松愉悅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鼓噪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后更需要在手機網絡里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后,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欲,產生厭學情緒。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
1、家長以身作則
父母是青少年最直接的榜樣,他們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父母行為習慣和家庭氛圍的影響,如果父母總是無時無刻不盯著手機,很少把時間花在跟孩子相處、學習看書、戶外活動上,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地也就習得了這種行為習慣。
2、多鼓勵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父母有時間,可以多跟孩子一起走出家門,參加戶外活動、逛公園、跑步、跳繩、打籃球……也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也是讓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釋放。
3、溫和溝通,平等尊重不發火
父母與孩子溝通時也要講究方法,保持情緒穩定,孩子更容易聽進去。我們建議家長用簡潔描述的方式去說話,不要用夸張、情緒化的方式說,而且還要給孩子預留出結束時間。
比如約定了玩20分鐘,需要在15分鐘時,就提醒孩子一遍:還有5分鐘。而且,溫和地溝通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平等,而不是爸爸媽媽強壓著他,孩子更愿意聽從。
4、堅守底線,執行過程不動搖
如果孩子在溫和溝通后仍然不能停下來,就需要父母保持平靜地去制止了。有的家庭約定:如果今天超時,第二天就不能玩。那么第二天一定要堅守住。有的家庭約定,到時間孩子不停下來,可以父母強制。因為這都是平靜狀態下約定的,并且有前面的提醒在先,這時父母堅定通常不會引發沖突,孩子反而能接受。
5、適當激勵,享受喜悅不放棄
當孩子能夠忍住誘惑,停下玩手機時,一定要給孩子激勵,表揚他或者滿足他其它的一些合理小心愿。這樣能緩解孩子的情緒,也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覺得“我能做到”。
孩子沉迷手機的心理原因
1、缺乏歸屬感
手機可以從早到晚陪伴自己,并且很重要的是,手機從來不會抱怨陪伴得太累了,也從來不會責備自己,而是永遠都在等自己。所以,對于這點原因,家有沉迷游戲的孩子的家長們可以反思一下: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夠嗎?我們與孩子在情感上的連接及時嗎?這個家對于孩子而言,能讓他們擁有歸屬感嗎。
2、缺乏成就感
有一些孩子學業成績表現不好,家務也干得不好,父母就會一邊嘮叨一邊包辦。孩子沒有機會去體驗成就感,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是從心理上來說,孩子是天生就有成就動機的,這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會去手機里尋找成就感。
3、掌控感
很多沉迷游戲的孩子,在現實生活里就像一個牽線木偶被父母牽著走,沒有什么自主權。但是游戲不一樣,今天拿起手機,是打游戲,還是看綜藝,刷短視頻,完全可以孩子自己說了算,用哪個武器打敗對手,選擇權也都在孩子手上,每一個按鍵的瞬間都給了孩子當家作主的感覺。
4、人際關系
孩子沒有朋友,人緣不好,再加上父母也不陪伴的話,那就真的只有手機來陪自己了。比如,孩子的生日快到了,組織一個生日派對邀請上孩子的同學朋友鄰居什么的一起聚會,給機會讓孩子體驗做孩子王的感覺,多交幾個朋友,孩子就不會孤單到只能用手機來陪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