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對韓非和李斯評價
要說荀子最有名的徒弟,非韓非子和李斯莫屬,雖然荀子是儒家思想擁護者,但韓非子和李斯卻是法家思想的開創(chuàng)者,荀子對韓非和李斯的評價截然相反,電視劇《秦時明月》中,荀子甚至不愿承認李斯是自己的學(xué)生。
荀子對韓非和李斯評價
荀子評價韓非
韓非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主張權(quán)力集中,強調(diào)法制,是法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荀子認為,韓非提倡的法制是必要的,但他對于人性的看法過于悲觀,而且太過于強調(diào)刑罰重于獎勵。荀子認為,人既然有惡,就更需要引導(dǎo),教育和感化,而非單純地施以刑罰。
荀子認為,韓非的一些思想甚至有些偏激。他認為,如果完全按照韓非的觀點來治國,那就會讓社會變得非常冷酷和無情。荀子認為,既要重視法律的實施,同時也要重視道德的教化,使人們真正做到自覺遵守法律,始終保持公正和善良。
荀子評價李斯
李斯是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學(xué)者和實踐家。他的政治思想主張集權(quán)、重農(nóng)商,反對分封制度。與韓非不同的是,李斯更偏重科學(xué),他對待問題更加清晰客觀,思考問題更加深入嚴密。
荀子對李斯的評價是肯定的。他認為,李斯所提出的集權(quán)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足以推進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但是,荀子認為,李斯的思想在一些方面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李斯過于強調(diào)強權(quán),忽視了人性和人民利益,容易導(dǎo)致權(quán)力的濫用和腐敗。
因此,他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思想,必須通過道德教化、文化熏陶來改善整個社會的道德風(fēng)氣。
荀子為什么不喜歡李斯
李斯雖然做了丞相,荀子卻并沒有因此感到高興。在外人看來,李斯氣度非凡,說話有條有理,是個讓人敬佩的人。
可是對于熟悉他為人的荀子來說,李斯暗中做過什么事他一清二楚。
1.殘害同門
之前說到李斯和韓非是同門師兄弟,畢業(yè)以后韓非回到了韓國,李斯則去了秦國。
韓非才華橫溢深受秦王嬴政欣賞,曾經(jīng)不顧危險前去面見韓非。后來韓非出使秦國,這一去之后就再也沒有回來。坊間關(guān)于韓非的死眾說紛紜,但是韓非的死總繞不開一個人的名字——李斯。
2.火燒藏書樓
李斯暗中一直在打探蒼龍七宿的秘密。李斯認為韓非之所以能掌握蒼龍七宿是荀子交給了他,于是李斯暗中派人前去儒家藏書樓尋找,可是卻一無所獲。
惱羞成怒的李斯一把火燒了藏書樓,這種做法太絕,李斯一來是泄憤,二來是想毀滅證據(jù)。當(dāng)趙高想要搜查儒家時,趙高來探李斯態(tài)度,李斯毫不留情,直言讓趙高千萬別留手。
秦國丞相李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荀子認為他心機叵測,殺害了同門師弟韓非,又火燒了儒家藏書樓,李斯將擋在他前面的人都清理的干干凈凈,荀子因此覺得他走過的路滿是鮮血與枯骨。
荀子的弟子有哪些名言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韓非子·說林上》
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俄n非子·喻老》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老子·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
巧詐不如拙誠?!俄n非子·說林上》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俄n非子·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
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俄n非子·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
禍難生于邪心,邪心誘于可欲。——《韓非子·解老》
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俄n非子·說難》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韓非子·五蠹》
自勝之謂強?!俄n非子·喻老》
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韓非子·備內(nèi)》
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俄n非子·主道》
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六微》
糟糠不飽者不務(wù)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韓非子·五蠹》
小知不可使謀事,小忠不可使主法?!俄n非子·飾邪》
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qū)蠅蠅愈至?!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韓非子·有度》
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韓非子·大體》
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俄n非子·主道》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喻老》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俄n非子·五蠹》
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zhì)至美,物不足以飾之。——《韓非子·解老》
勢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俄n非子·觀行》
令必行,禁必止。——《韓非子·飾邪》
不期修古,不法??伞!俄n非子·五蠹》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韓非子·功名》
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韓非子·二柄》
矜?zhèn)尾婚L,蓋虛不久?!俄n非子·難一》
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韓非子·主道》
刑過不辟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shù),托是非于賞罰?!俄n非子·大體》
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韓非子·說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