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曹植是什么關系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兒子,是三國時期非常出名的人物,和曹操并稱“三曹”,開創了中國詩歌史上的“建安文學”,對后世文學影響巨大。
曹丕和曹植是什么關系
曹丕、曹植都是曹操和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的兒子,可謂一母同胞。身為親兄弟的曹丕與曹植,為了獲得曹操的認同,互相競爭,因此失去了兄弟之間的血脈親情。他們各自聚集了文人謀士,為自己謀劃策略,為爭取曹操死后的繼承權而彼此斗爭。兩人個性不同各有優劣。
在文學造詣上,曹操氣魄昂然,曹丕卻文風婉約,字里行間始終帶有一絲公子哥作派,曹植則文采過人,字詞透露著壯志報國的傲骨。文才上曹丕始終比曹植略差一點。
建安十五年,曹操帶領子臣們游玩銅雀臺。心情一高興叫曹丕曹植各自寫文助興,曹植文思敏捷,揮筆而就,所寫之文為臣子里最優秀的。曹操很是為之驕傲,想好好栽培曹植,希望他除了能寫詩作賦之外還能具備治國才能。因此曹植被封為平原侯,賜予招納人才的資格。曹丕則被任命為五官中郎將,雖然沒有被封爵位,可是卻因此進入朝政,由此積累了治理國家的經驗。
曹丕和曹植在銅雀臺做的詩
曹丕的《臨高臺》:
臨臺行高,高以軒。
下有水,清且寒;
中有黃鵠往且翻。
行為臣,當盡忠,
愿令皇帝陛下三千歲,宜居此宮。
鵠欲南游,雌不能隨,
我欲躬銜汝,口噤不能開。
我欲負之,毛衣摧頹,
五里一顧,六里徘徊。
曹植的《銅雀臺賦》(節選):
俯皇都之宏麗兮,瞰云霞之浮動。
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云天亙其既立兮,家愿得乎雙逞。
揚仁化于宇宙兮,盡肅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圣明?……
曹丕最后沒有殺曹植的原因
01 曹植對曹丕幾乎不具有殺傷力
要說曹操最喜歡的兒子,其實既不是曹丕也不是曹植,而是曹沖,就是用智慧稱象的小家伙,只是曹沖人雖然聰明,卻天不假年,年僅十三歲就夭折了。曹操極為哀痛,曹丕前去寬慰,曹操說道:“這是沖兒的不幸,卻是你們兄弟的幸運!”意思是本來他想將曹沖作為繼承人,現在曹沖早亡,那自然給了兄弟們機會。由此可見,曹丕也好,曹植也罷,與曹沖比起來都不是曹操的最愛。
曹沖死后,曹操才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兒子身上,心里漸漸對文采出眾的曹植有了傾斜。然而曹植天性放達,不拘小節,多次喝酒誤事,給曹操留下了“難堪大用”的印象,反觀曹丕卻表現得成熟穩重,因此后來曹操將曹丕立為世子。從這個方面來看,曹植自始至終都對曹丕沒有形成多大的殺傷力,歸根結底還是性格決定了命運。曹丕自然也不是大度之人,他威逼曹植并非想除掉他,只不過給他難堪罷了,同時也警示曹植不要做出格之舉。
02 曹丕以“仁孝”治天下,不想因殺弟而留下千古罵名
曹丕是封建社會第一個接受禪讓的皇帝,在此過程中,他三次故作推辭,然后才接替漢獻帝坐了龍庭。為了讓天下人信服,他善待漢獻帝,封他為山陽公而得以善終。因為曹操是舉孝廉入仕,所以曹丕從中看到了社會對“孝”的尊崇,于是他也大力提倡“仁孝”。在這樣的背景下,曹丕對曹植絕不會加害,直到曹丕死了,曹植還活得好好的。
曹丕作為一個新朝的開國之君,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曹植行為上略有瑕疵,也只不過是個人修為有缺陷,談不上大逆不道,罪不容誅,因此曹丕對曹植雖然多有敲打之舉,卻絕無殺害之心。
03 卞夫人尚在,曹丕事母至孝,不敢殺弟令母傷心
卞夫人是曹操的賢內助,曹操在時便是魏王后,統領后宮,曹丕稱帝后,更是被尊為皇太后,無論是在朝野還是內廷都有極大的影響力。曹丕自己提倡“孝道”,更是言行合一,對卞夫人極其孝順,幾乎百依百順。
曹丕與曹植都是卞夫人所生,當母親的維護小兒子曹植,曹丕又能做什么?可以說,曹植一直在卞夫人的護佑之下,即便曹丕想殺也殺不掉。后來曹丕死了,卞夫人還活著,其他后繼皇帝更加不能傷害他分毫了。
04 曹植是文壇領袖,殺之是自絕于文官集團
曹植與曹操、曹丕父子三人同為“建安七子”之列,文采風流皆為當時頂尖,而曹植更是尤為突出。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清朝文學大家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由此可見,曹植的文學地位不同凡響。而魏武帝愛子、魏文帝之弟這樣尊貴的身份又使得曹植在文壇上頗有影響力,可以說是當時的文壇領袖。
這樣的曹植不是尋常文人可以比擬的,曹丕作為一國之君,絕不會因小失大,自絕于文官集團,所以盡管曹丕數次徙封曹植,卻始終不敢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