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卡不码高清免费观看,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网站小说

家長網
家長網  /   歷史名人  /  夏商周朝  /  李冰是戰國時期哪國人

李冰是戰國時期哪國人

時間:2023-11-14 17:13閱讀數:503

說起都江堰,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歷史名人-李冰,他最大的貢獻就是主持興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這個工程一直被沿用至今,已成為我國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冰是戰國時期哪國人

李冰是戰國時期秦國的。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期間,李冰治水,創建了奇功,他征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

李冰的個人資料

李冰(約公元前302年-235年),號陸海,戰國時代秦國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期間,李冰治水,創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導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征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后世為紀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廟。都江堰也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

他在修完都江堰后,在四川什邡洛水鎮修建水利工程,后病逝與此,葬于洛水鎮旁邊的章山之上。被后人尊為川主。在洛水旁邊的高景關和洛水之間的地段關口兩側后人修建有大王廟、二王廟紀念李冰父子。

鄧小平、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為李冰陵園題字。

李冰父子和都江堰的故事

都江堰是我國古代創建的一項聞名中外的偉大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灌縣城西岷江上游,為戰國秦昭王時蜀郡守李冰父子率眾興建。洶涌的岷江水經都江堰化險為夷,變害為利,造福農桑,使川西平原成為千百年來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

大約在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李冰被任命為蜀郡守。作為地方長官的李冰十分關心人民疾苦,為發展地方經濟,他訪問了當地鄉親父老,察看了各地的實情,下決心要治理岷江。

首先,他同兒子二郎率領眾人在玉壘山鑿開了一個寬20米的口子,取名為“寶瓶口”,寓意這是把岷江水引進川西平原這個寶瓶的口子。玉壘山被分離的那一小部分就叫做“離堆”。寶瓶口是引岷江水入內江的總入水口。

為了使水流進寶瓶口,李冰還在江中構筑了一個分水堰。水流到這里,遇到了分水堰就分做兩支,其中一支只能流進寶瓶口,從而保證了寶瓶口的引水功能。

但是江心水急浪大,修建分水堰十分困難。最初采用在江心拋石的辦法,但筑起的石堰抗不住洪水的沖擊,幾次筑成,幾次沖垮。但李冰毫不灰心,最后發現岷山盛產大竹,當地人用竹蓋房、編籠,都很強勁有力。于是他就讓竹工編成長三丈、寬二尺的大竹籠,裝滿鵝卵石,然后一個一個沉入江底。

由于竹籠很大,盛石很多,江水無法沖走。終于用這個辦法戰勝了急流,修成了分水堰。分水堰迎水的一端做成尖形,就減少了水對堤堰的沖力,故取名“魚嘴”。

魚嘴把岷江的流水分成兩支。西支叫做外江,就是原來的岷江;東支叫做內口,就是流進寶瓶口的水流。這樣,寶瓶口就成了灌溉大渠的渠首。寶瓶口以下水流再分成許多大小溝渠河道。

在千里川西平原上形成了一個灌溉水網,把水送進每一塊農田,使它們成為年年豐收的穩產田。分水堰兩側都壘砌大卵石護堤,稱內、外金剛堤,從此,分水堰就很堅固了。

但是,每當岷江發生洪水時,如果過多的水流進入寶瓶口,就會引起平原水患。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發生,李冰又在分水堰的下水端,修了一道叫做“飛沙堰”的溢洪道。飛沙堰的高度較低,如果內江水過高的時候,水就會漫過飛沙堰,自動地泄水到外江。

這樣,都江堰就建成了有史以來第一座自動控制水量的工程。為了用好這一工程,李冰還做了一個石人,立在內江中,要求水位“竭不至足,盛不沒肩”,作為觀察內江水量的標志,使水位保持在足以上肩以下的區間。

為了使都江堰更好地發揮作用,李冰規定每年要維修一次。歲修的原則是“深掏灘,低作堰”。深掏灘就是說掏挖淤積的泥沙要深些,才能保證灌溉水量;低作堰就是說飛沙堰不要過高,以免泄水不暢,引起川西平原的水患。

至今,都江堰已使用2000多年了,但因其設計合理,同現代水利工程相比仍是佼佼者。1949年時全堰灌區僅為200余萬畝,現在已擴大為800余萬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江县| 昌都县| 佛学| 政和县| 桓仁| 那曲县| 牙克石市| 靖边县| 瑞丽市| 交城县| 五原县| 苏尼特右旗| 乌兰察布市| 高安市| 鄂尔多斯市| 于都县| 新竹县| 印江| 青岛市| 忻州市| 瑞金市| 五家渠市| 常宁市| 洛南县| 台北县| 巩留县| 门源| 保康县| 丹阳市| 丰顺县| 乐东| 封开县| 保亭| 建阳市| 达拉特旗| 塔河县| 呼伦贝尔市| 那坡县| 莲花县| 临西县|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