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永州八記是哪八記
柳宗元最重要的作品就是《永州八記》,雖然都是描寫景色的,柳宗元通過散文這種形式,在對景物進行精描細寫的同時,還表達出自己被貶后的深切悲哀和高遠抱負。
柳宗元永州八記是哪八記
《永州八記》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記》、《鈷姆潭記》、《鈷姆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等,八記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系,若斷若連,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八記一方面精確準確再現了優美的山水景色,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和憂憤心情編織進去,處處浮現著自己的身影,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使永州籠罩上了一層濃郁的凄幽的情調。
為什么《永州八記》能夠一直得到人們的稱道
《永州八記》是柳宗元山水游記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游記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藝術魅力歷久彌新。
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并不為世人所知。但這些偏居荒蕪的山水景致,在柳宗元的筆下,卻表現出別具洞天的審美特征,極富藝術生命力。
正如清人劉熙載在《藝概·文概》中所說:“柳州記山水,狀人物,論文章,無不形容盡致;其自命為‘牢籠百態’,固宜。”柳宗元時而大筆揮灑,描摹永州山水的高曠之美,使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給人以氣勢磅礴之感。
《永州八記》對自然美的描繪,貴在精雕細刻出一種幽深之美。八記描寫的大多是眼前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澗、小石城山等,柳宗元總是以小見大,猶如沙里淘金,提煉出一副副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
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對小石潭周圍環境的描寫,“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創造出一種空無人跡的山野清幽之美。又如《石渠記》對小石渠之水流經之處細膩的刻畫,在長不過十許步的小水渠上,一處處幽麗的小景,美不勝收。
逾石而往是昌蒲掩映、鮮苔環周的石泓,又折而西行,旁陷巖石之下是幅員不足百尺、魚兒穿梭的清深的小水潭,又北曲行,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竹。
筆筆眼前小景,幽深宜人,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風姿。柳宗元曾經說:“余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他的意思就是說雖然因永貞革新遭挫,但作者未改本色,于是借山水之題,發胸中之氣,洗滌天地間萬物,囊括大自然的百態,在用筆贊賞山水美的同時,把自己和山水融化在一起,借以尋求人生真諦,聊以自慰。
因而,柳宗元在《永州八記》中刻畫永州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動態美,不是純客觀地描摹自然,而是以山水自喻,賦予永州山水以血肉靈魂,把永州山水性格化了。可以說,永州山水之美就是柳公人格美的藝術寫照,物我和諧,匯成一曲動人心弦的人與自然的交響華章。
柳宗元的文章多抒寫抑郁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永州八記》正是這類代表作。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一、比照與映襯。文章一開始,作者就表明了被貶后的憂懼、苦悶心情,這與游山玩水的賞心樂事恰成鮮明對比,給“山水之樂”定下了一個悲涼情調。自然景物的美好與社會現實的黑暗,不協調地激蕩著作者的情感。
作者對游山的描寫,也多從比照和映襯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寫“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正是為了反襯一識西山的驚喜;寫萬物的渺小,更顯示出西山的“特立”。
二、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本文敘事寫景,都飽含著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現了作者寂寞惆悵、孤標傲世的情懷。例如,寫“披草而坐,傾壺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現;寫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寫照。
實際上,柳宗元所描寫的西山一帶,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嶺。他不過是借景抒懷,在山水之間澆灌自己的情感,賦予山水以個人的情志。山川壯麗卻無人賞識,如同士人之懷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