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中了數學不好怎么辦
初中的數學和小學的學習還是不一樣的,每一次的課程量很大,作業也多,所以孩子有可能上課稍微一走神,后面的課程和作業都跟不上了,好多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打心眼里就不想學數學。
孩子上初中了數學不好怎么辦
初一的孩子,因為小學和初中沒過渡好,不適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五六年級的時候數學出現問題,當然不包括哪些三四年級數學出問題的孩子哈。有好多家長不理解,為啥孩子小學數學成績不錯,初中會出問題呢,其實初一的數學不難。
小學數學知識比較簡單,靠重復練習真的能提高成績。這也就是我經常跟家長說的,四五六年級的孩子不要看成績,要提高孩子學習能力,鍛煉孩子學習方法,引導孩子主動思考。
分析下五六年級孩子的現狀哈,第一,學習習慣不好,大部分的孩子做數學作業連演算本都不用。第二,計算出錯率高,其實也不是計算能力問題,不認為,不踏實是主要原因。第三,解題沒有推導過程,直接列算式。第四,缺乏快速思維能力。第五,常用的輔助計算知識不具備,舉例說,八分之一等于0.125,這是要記的,有好多孩子碰到0.125化分數,要從1000分之125開始算起。
每個單元要養成復習,帶著孩子復習復習,重點掌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然后把單元卷子拿來考試。現在學校不考試,家里也要把考試的能力練出來。好多孩子其實學得不錯,就是考不出好分數來。習慣不好,遇到問題不思考等靠要,是主要原因。家長講題直接講而不是引導孩子去主動思考。不用草稿本,出錯率高,太倔強,不聽勸!
孩子上初中了數學不好怎么提分
第一、學會閱讀課本
小學階段的學習更注重基礎運算的訓練和老師填鴨式的教育。基本上老師教的領會到了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但初中階段不一樣,由于知識點多,課程緊。單靠老師課堂上的45分鐘,是很難讓每個孩子能聽明白的。
所以不能單靠老師上課時間的講解。還得在課余時間認真地閱讀課本。
其實所有的知識點在課本上都有,但老師不一定能講到位,必須讓孩子學會閱讀課本。
孩子如果能把課本讀好,把課本里講的每一個概念、定義、公式和例子都弄明白。基本可以保證考試中80%的題會做。
第二、一定要做課外題
現在中考的競爭非常激烈,單靠解決課本內容是無法滿足中考的要求的。因此除了做對老師布置的作業外,一定要做課外題。
課外題最重要的作用是拔高和查漏補缺。
在老師布置的作業能百分百搞懂的情況下,做課外題就能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拔高孩子對知識點的理解。
因此選擇類似創新作業、輕松100或者當地名校試卷,針對性的做好課外題就很關鍵。基本上能把這類課外題搞清楚,學明白。差不多就能保證成績穩定在前10%的水平。
第三、養成良好的習慣
1、提前預習的習慣。初中的壓力大,進度快,所以提前預習是少不了的。最好能在寒暑假就開始提前預習下個學期的課本。
爭取將大多數知識點在預習過程中就搞明白。這樣在正式上課的時候就有更多的時間來鉆研預習不太明白的地方。
2、養成錯題糾錯的習慣。初中階段遇到的難題、難點很多。隨手準備一個錯題本,將錯過的題統一整理起來。時時拿出來反復重新學習,直到搞懂為止。
這樣可以將大多數查漏補缺的知識點都弄明白。
3、養成自學的好習慣,除了老師的教授外,更多的時間要讓孩子自己學會自學,讓孩子自己建立知識框架和體系。隨時抽查孩子關于本學期知識內容的情況,確保孩子每個知識點都沒有遺漏和丟失。
初中數學難不難,孩子該怎么學
1、夯實基礎。該背的,該記憶的,一定要讓學生記清楚,記明白。很多學生都有這么樣的誤區,以為學習初中數學是不需要記憶,實際上這是非常大的誤區。數學也是非常需要記憶的,而且必須記憶的清清楚楚,不能有一點的馬虎和出錯。
2、主動預習。為了能夠更好地接受老師所講內容,課前應認真預習,掌握度要達到80%,帶著不懂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聽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動預習的好習慣是知識獲得的重要手段。
3、主動思考。許多同學在聽課時,沒有做到學與練相結合,不會主動思考。在遇到實際問題不能學以致用,不知道怎樣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其主要原因還是聽課不思考惹得禍,所以必須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思考解題思路,演算解題步驟。答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4、多做練習題。大家都知道勤能補拙,想要學好數學,就要具備動手和動腦能力,只有不斷地在做題過程中鍛煉數學思維能力,反思與之前相似題型的聯系和區別,通過比較發現規律,對同一題目運用多種解題思路,找出解題方法,不要一拿到題就悶頭做,不要忽視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以及公式,要找到已知與未知之間的聯系。
5、必須有錯誤手冊。說到錯題本,很多同學都覺得自己記性好,不用錯題本也能記住。這是一種“錯覺”。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當題量增加,學習內容深入時,有時候學生會發現力不從心。錯題本可以隨時記錄知識不足,有助于強化知識體系,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6、培養孩子學數學的信心。基礎薄弱的學生由于學習差,往往會失去自信,對自己失望,厭倦學數學。家長們要通過語言和行動的激勵消除孩子對數學的恐懼心理,并在生活中把數學問題趣味化,使孩子體會數學的可參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