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甚至出現兩個家庭一個孩子局面,孩子可謂是萬千集寵愛于一身。然而隨著孩子長大,在充滿愛的家庭里非但沒有變的富有愛心,反而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很多家長為此感到憂心又不知道如何去處理,自私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呢?
自私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一、孩子不懂禮貌,不會尊重人。
有些孩子在面對集體時不懂得禮貌,也不會去尊重別人。例如小孩子在一起玩耍時,他們看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便會霸占,如果玩具正在別人手上,他們會上前把玩具搶過來,甚至用辱罵毆打和哭鬧作為手段來取得玩具。這樣的孩子大多缺乏正確的教育,家長要找到適當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成長。
二、孩子不合群,沒擔當。
社交能力差的孩子最常見的一個表現就是性格內向,通常表現為在學校不合群,不愛跟同學老師和其他集體一起主動接觸。平時遇事畏畏縮縮,害怕承擔責任,總是擔心在公共場所露臉,不喜歡發言表現。孩子社交能力差,需要家長發現并改正性格里的弊端,從長遠看,一時的努力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引導教育很重要。
三、孩子不會分享,不懂關愛。
自私有時也會出現在社交能力較弱的“問題”孩子身上。這樣的孩子不愿意和他人的接觸較少,接觸到他人的饋贈和幫助就少,潛意識中自然就不愿意和他人進行分享。
四、不干活,自理能力差。
被寵壞的孩子,自理能力都很差,他們除了吃飯和學習,其他的事情都由父母包辦,生活上養成懶惰和依賴性。很多孩子十多歲了,也不會收拾自己的房間,不會洗自己的衣服,更談不上幫父母做家務。這種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很差,甚至結婚后也不會做飯,三餐都叫外賣,說到底都是父母平時慣的。
五、沒有規矩,隨意任性。
有道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孩子平時沒有規矩,不管什么場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吃飯時在盤中挑來揀去;去別人家做客亂翻東西;公共場合大喊大叫;家長一旦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就大哭大鬧……這些肆無忌憚行為,是沒有規矩、隨意任性的表現。
六、自私冷漠,不會心疼父母。
現在的孩子,從小父母、爺爺奶奶圍著他們轉,幾乎是“有求必應”。他們漸漸地養成一種習慣思維:只要想得到的東西,父母都會無條滿足。因為得到的太容易,就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自私的孩子怎么教育?
一、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家長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眼里很重要,他們喜歡模仿家長的行為,因此,家長想要教會孩子感恩,首先就要讓孩子看到家長的感恩的表現。
平常可以給孩子做一些示范,讓孩子習慣感恩的心理和行為。比如當他人送給孩子禮物后,家長要暗示孩子與對方致謝;過年過節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感恩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讓孩子學習如何回報長輩。
二、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孩子小時候是學習的重要時期,因此家長要教會孩子基本的禮貌用語,并讓懂得如何尊重他人。比如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要說謝謝,冒犯他人時要說對不起。
當別人說話時,要直視對方的眼睛,認真傾聽,而且不要插話。即使對方有了錯誤,也不要直接了當的說出來,要委婉尊重的勸說他人。
三、讓孩子擁有責任感。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習慣了被家長照顧,這樣的孩子很難有感恩意識。因此,家長需要讓孩子擁有責任感,當孩子有了責任意識時,做事情就會以大局為重。
平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感受作為集體一份子應該付出的努力;在家里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衣、做飯等,在實際鍛煉中體會父母的辛勞,自然會對父母多一份關懷與體貼。
四、讓孩子從本質上認知。
孩子自私,最重要的是孩子沒有這個意識,家長從來也沒有教會孩子這個道理,因此,孩子也不知道該回報家長什么。
家長要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是需要被疼愛的,家長不要告訴孩子只知道學習,學習是孩子應該要做的事,但并非唯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