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畏難情緒怎么克服
孩子出現畏難情緒很正常,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會出現,更不要說孩子了。所以家長要理性看待這些問題,不要第一時間做出評價,因為很容易帶有主觀情緒判斷錯。正確的做法是:了解孩子出現畏難情緒的原因,找到解決方法,耐心開導孩子緩解不良情緒。
孩子畏難情緒怎么克服
1、要緩解孩子的焦慮、害怕的心情。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心理狀態,主要就是擔心自己做不出來、不會做,事情還沒有開始就對自己全盤否定,這樣就勢必會讓孩子焦慮擔心,給孩子的情緒與心理帶來負面的影響。
2、給孩子一個試錯的空間,讓孩子有安全感。當孩子出現畏難心理時,父母不要馬上就開始責備他,逼著孩子“必須做好”,我們要嘗試去理解孩子,建立起安全的家庭氛圍,這樣孩子也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支持,讓他知道,錯誤不可怕,還有爸爸媽媽在邊幫助他,跟他一起面對。
3、父母也可以多舉些這方面的實例。例如,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小孩子往往都會對父母小時候的事情很好奇,我們不妨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講一講爸爸媽媽小時候面對難題時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讓孩子有代入感,這樣在后面也會增加他面對難題時的能量和自信心。
4、父母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一味地對孩子高要求。孩子一遇到難題就想逃避,既有自身原因,就是信心不足,也有父母的原因,就是可能我們給孩子設置的目標太多、要求過于苛刻了。所以就需要重新設置目標與期望,這樣才能更好地加強孩子行動的積極性。
5、多理解和支持,少批評和指責,激發孩子改變自我的認知。若發現孩子經常出現“我不行”的感覺,我們需要反思,是不是平時對孩子要求過于嚴苛,挑剔過多,導致孩子形成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做事自信心不足。
要改變孩子的認知,僅僅對孩子說“你真棒”“你能行”等類似的話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用心觀察孩子取得的每一個小進步,發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并真誠地告訴孩子,讓孩子逐漸恢復自信,改變原來錯誤的自我認知。
為什么孩子會出現畏難情緒
1、家長的過度溺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鍛煉自己的機會。很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會不會受到傷害,這個不讓做,那個也不能做,說是危險。長期以往,孩子變得依賴父母,家長也在不斷打擊孩子的進取心,孩子也失去了想要的欲望,當問題困難出現的時候,孩子缺乏應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會害怕面對問題。
2、家長包辦一切,孩子沒有主動權。家長的觀念很多都是從自身角度出發,孩子是沒有發言權的,只有遵循家長的意愿。但其實這樣做,孩子是沒有自驅力的,也很容易在過程中消極怠工,一遇到問題也會表現出不可能、辦不到、沒法子的思想情緒,不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孩子出現畏難情緒的表現
1、孩子基于現有能力無法解決、尚未掌握處理方法,暫時選擇放棄。
2、只重視結果而不享受過程的處事方式會讓孩子喪失興趣,無法主動積極地完成任務。
3、根據以往的成長經驗,孩子在開始學習或者完成任務后,常常得不到贊賞和認可,沒有信心、沒有成就感,因此不想嘗試。
4、依賴性較強,存在懶惰心理,只要沒有硬性要求就不做,習慣性地不去克服困難。
5、年幼時因為太調皮,家長常常嚇唬孩子,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沒有安全感,不敢獨自面對。
6、孩子存在注意力缺失情況,主動注意能力較弱,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尋找解決困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