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喜歡拿別人東西怎么教育
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家長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孩子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的經歷,有些家長會著急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可是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加不利于糾正孩子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家長要三思而后行。
小孩喜歡拿別人東西怎么教育
1、幫助孩子形成物權意識。逐漸讓孩子明白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亂碰,不能亂動,更不能據為己有。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公共場合,都要注意引導。比如水杯都是一人一個,孩子就不能使用家長的。
還要注意保護孩子的物權意識,孩子自己的東西,家長不要隨便替他做主,要讓他自己做主。比如在外面玩的時候,孩子拿了一些食物,家長不要逼著孩子分享給其他小朋友,而是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見,他有意愿分享再分享。
2、告訴孩子正確獲知物品的正確做法。平時要及時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不想滿足孩子,認為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也要正面告訴孩子,給他一個合理的理由。不能粗暴拒絕或者無故拖延,要讓孩子從家長這里獲得滿足感。
注意觀察孩子的喜好,如果孩子眼饞別人的東西,不要訓斥孩子,而是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明白父母是孩子堅實的后盾,而不需要自己通過不正確的方式獲得。
3、引導孩子學會分享。積極踐行共享和交流會減少孩子搶奪的行為,爸爸媽媽可以用語言跟孩子說明,讓孩子能夠把自己的食物或者其他的東西分給別人。如果你家里有幾個孩子的話,你也可以讓幾個孩子輪流翻頁閱讀睡前故事,積極鼓勵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別人。
4、給孩子營造一個非常健康的家庭環境。對于孩子來說,真正有約束力的規范和禁忌不在于父母的訓導,而在于他們對父母和周圍人行為規范的觀察和模仿。對于孩子的“悄拿”行為,家長可以側重為孩子樹立一個有明確界限意識和能夠延遲滿足的榜樣。
孩子想拿東西的行為,其背后的原因不外乎有這幾點
1、沒有物品所有權的概念。孩子的心智還在慢慢發育中,很多時候分不清你的我的超市的,孩子大概到了8到10歲才會懂得,物權的概念。
2、對喜歡東西的一種渴望。很多孩子知道不應該隨便去拿別人的東西,但出于喜歡,就總能希望自己又,但因為父母不給,于是不得不用“偷”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3、父母育兒觀的差異。孩子要,爺爺給,媽媽卻反對,結果大人之間發生了分歧,奶奶就背地里給孩子,時間久了,孩子潛意識里知道,媽媽不給的,只要不當著媽媽拿就好,于是開始了“偷”,并且還有爺爺站崗放哨。
孩子總是拿別人的東西,又會有哪些負面影響
首先,孩子怎么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慣性思維,也就是說,他總認為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都可以拿回家。這些都不算是偷,但是按照正常的邏輯,或者說按照社會的規則來講的話,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沒有經過別人允許就拿,這就是偷。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如果孩子總是這樣的話,他就會養成一種習慣,長大以后也就改不掉了,順手就拿、順藤摸瓜就成為了他的習慣,而孩子卻在悄無聲息間將這種規則將這種概念慢慢的容納在自己的心里,到時候想改都改不掉了。
當然除此之外,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僵化,畢竟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講,他們這樣做并不是偷,相反,只是一種更好的去拿的過程,所以他們和父母之間的概念上的代溝就會越來越大,矛盾也會越來越多,到那個時候,想解決都沒法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