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小學生偷東西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面對二年級小學生偷別人東西的行為,很多家長都是比較生氣的,覺得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有的家長甚至會打罵孩子。千萬不要這樣做,否則會傷害孩子的心靈,孩子偷東西其實沒有家長想的那么嚴重,尤其是小學生,很多時候孩子對于自己的行為認知,并不是很清晰。
二年級小學生偷東西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1、幫助孩子明確物權觀念。家長需要耐心地告訴孩子“自己的”和“別人的”有什么區別,要反復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動,更不能隨便拿。教孩子一定要征得對方同意后才可以拿。
如果孩子順利拿到了玩具,家長可以表揚他,肯定他這個行為。告訴孩子玩完或看完后要立即歸還,并要謝謝對方。
2、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簽。對于發生“偷拿”行為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著急上火,去打罵孩子,甚至給孩子扣一定“小偷”的帽子。要耐心詢問原因,比如:“你很喜歡那件東西是嗎?”就會消除孩子的緊張感,促使他講出真相,才有機會針對情況進行教育勸導。
孩子的自我評價水平低,對來自別人的評價很容易產生“認同”。如果長期亂用“小偷”這樣的話來羞辱孩子,給孩子貼標簽,孩子就會認定自己是這樣的人。
3、告訴孩子這是錯誤的。家長在面對孩子拿別人東西的時候,不要不當回事,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誤的,讓孩子明白在拿別人東西的時候,要先得到允許。
4、讓孩子賠禮道歉。不管孩子是拿了誰的東西,不論對方在不在意,家長首先要道歉,因為是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也沒有看住孩子,其次讓孩子也道歉,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知道自己犯錯了,從而才會改變。
孩子總是偷東西的原因
1、物權意識比較薄弱。孩子不經過他人同意就擅自拿了別人的東西,顯然,這是一個人物權意識不夠清晰,對于所屬權的問題比較模糊,所以才會在行為上如此沒有邊界。
這很可能是家長在同孩子相處的時候無意間養成的一種習慣,也可能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忽略了這方面的引導,才導致其物權意識薄弱,沒有概念。
2、家長過分滿足。孩子喜歡什么就買什么,家里有什么東西都是孩子的,只要孩子想要,家長們就會無條件的給予孩子……類似的行為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那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比如家長們會告訴孩子,自己拿東西不需要過分謹慎,家里的所有都是孩子的。那么在與同齡人來往的時候就很容易認為自己被滿足,被遷就是理所當然的。
當孩子拿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父母該怎么做
1、不要審問孩子。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了新玩具或者其他東西時,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心平氣和的心態,不要審問孩子。因為這樣只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甚至逼迫他們說謊,父母應該鼓勵他把事情的經過和自己真實的想法說出來,這樣才有利于解決問題。
2、動之以情激發孩子的同情心。曉之以理后,父母也要試著讓孩子感受別人因愛的東西不見了傷心難過的情緒,來誘發孩子的內疚感,使孩子對受害者產生同情就能夠有效的糾正孩子的偷東西行為。
3、不要嚴加管教孩子。拿了別人東西后父母不要懲罰的方式教訓他,強烈的管教方式反而讓偷東西成為他強烈的心理需求,從而使他變本加厲的偷拿別人的東西。
其實在孩子的概念里并沒有偷東西的概念,所以對于孩子所謂的偷東西行為,父母不可嚴加管教,也不要給他貼上小偷的標簽,以免傷害他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