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躺平的孩子怎么辦
現在的孩子,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厭學、躺平的現象,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和生活狀態,家長十分著急,想要快速幫助孩子擺脫躺平狀態,引導孩子投入到學習中。
在家躺平的孩子怎么辦
了解孩子”躺平“的原因。孩子是因為學習壓力大。而導致孩子逃避學習選擇躺平,可能也是因為在其成長的過程中,缺乏目標,沒有人生指引,又或者收到外界影響,尤其網絡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引導,導致選擇在家躺平。只有找準原因,家長才能夠“對癥下藥”。
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在這里家長要注意,放下架子,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之上與孩子交流。傾聽孩子內心真實想法和感受,不要著急去批評和否定孩子,而是要讓孩子足夠的表達。
幫助孩子設定明確的目標。設定明確的名表,讓孩子有奮斗的方向。如同航海中的燈塔一樣,為航行的船只指引方向。可以設定短期、中期、長期目標,通過完成一個個小目標進而完成大目標。
給孩子適當的自主性和責任感。我們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間和選擇權,讓他們參與家庭事務或學校活動,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發展自己的愛好和技能。同時,我們也要給孩子一定的規則和期望,讓他們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
給孩子適當的挑戰和反饋。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能力等特點,給他們合適的挑戰,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可能性和樂趣。同時,我們也要及時地給孩子正向和負向的反饋,讓他們知道自己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或改進方法。
高中的孩子選擇躺平是什么心理
1、壓力過大。當代青少年面臨的學業壓力不容小覷。繁重的課業、課外輔導班、頻繁的考試,這一切構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主旋律。長期處于高壓之下,一些青少年開始對這種“成績決定一切”的價值觀產生質疑,進而選擇“躺平”,以此作為對過度競爭的一種無聲反抗。
2、網絡影響。互聯網的普及讓青少年接觸到更為廣闊的世界,同時也讓他們看到了無數成功人士的光鮮亮麗。然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往往讓人感到無力。面對似乎難以企及的社會期待和個人目標,一些青少年可能會選擇“躺平”,作為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
3、自我認知的扭曲崩塌。優績主義構建了一個極為單一的評價體系,成績和競賽獎項成為衡量孩子價值的唯一標尺。當孩子長期身處其中,他們的自我認知便被深深扭曲。進而產生躺平心理。
4、糾正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在現實生活里,有一些孩子在學業上躺平,他們厭惡學習、拒絕上學,每天把自己關在小屋里打游戲、刷抖音、聊微信。這是孩子在用自己對抗父母的方式,放棄父母想要的學習來實現對自我的找尋。
孩子躺平,多次復學失敗,家長一定要學會這幾點
首先,眼睛“擺爛”,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害怕孩子犯錯,不盯著孩子缺點,有時候父母“捂住眼睛”,反而能讓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摸索和跌倒中成長起來。
其次,嘴巴“擺爛”,學會“閉上嘴”。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嘗試、受挫、再嘗試的過程。有時候,孩子做你覺得不好的事,讓他去,閉上嘴,讓孩子在錯誤中才能學會獨立思考,有自主決策能力。
再次,手要“擺爛”,做事“懶一點”。家長總是習慣事事親力親為,什么都想給孩子安排得妥妥當當。但其實,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失去了自己嘗試、自己犯錯然后自己成長的機會。
只有家長們“懶”一點,才能把成長的空間真正交還給孩子。
最后,意識要“擺爛”,管下限,不管上限。家長們要知道,“管”孩子,是要給予孩子必要的規范和引導,而不是“限制”他們的思想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