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什么朝代的
孔子是我國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不但對我國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也有著顯著影響,世界各地均設立有孔子學院。孔子思想的出發點是“仁以處人”,在政治上主張禮治,反對法治。
孔子是什么朝代的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
孔子時期的皇帝是誰
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滅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啟于宋。由微子經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傳至泯公共。泯公長子弗父何讓國于其弟鮒祀。弗父何為卿。
孔子先祖遂由諸候家轉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連續輔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為上卿,以謙恭著稱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繼任宋大司馬。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候,“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為氏。
后宋太宰華父督作亂,弒宋殤公,殺孔父嘉。其后代避難奔魯(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魯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跡無考。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
叔梁紇先娶施氏,無子,其妾生男,病足,復娶顏徵在,生孔子。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谷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歷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魯國。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對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觀樂于魯,嘆為觀止。
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觀書后贊嘆“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與當時學術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孔子的思想主張
孔子主要的成就就是開創了儒學。
“仁以處人”是孔子思想的出發點,也是孔子的核心理論。在教育方面,孔子的主張體現在“有教無類”上,孔子從來都不會問弟子的出身貴賤,孔子的學生哪個地方的都有,來自于不同的階層。在政治上,孔子強調“以德治國”,將傳統的“禮治”變成了“德治”。
接著我們就來說一下禮。我們知道西周以來都是以禮治國的,孔子也把禮作為治國思想,認為禮就是治國之本,通過“禮”來規范我們的行為。但是在封建社會后期,它變得越來越束縛,影響了我們現在社會的發展。
《論語》當中有一句話我們都讀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最后一個“知”,就是同“智”。意思是知道、智慧等。孔子認為,智是人的行為規范知識。在某種程度上,跟信還搭上了一點邊。
最后說孝悌,這個指的就是對父母要孝順,對兄長要友愛。孔子非常重視悌的品德,他的弟子根據他的思想,還將孝與悌并稱為“為仁之本”。它不僅可以促使家庭和諧,而且有助于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