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的真實結局
西施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天生麗質、傾國傾城,歷史上關于西施的典故很多,如西施沉魚、美人計等,曹雪芹曾寫西施“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西施的真實結局
在吳越之爭硝煙散盡之后,美女西施的結局,后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6種:
1、愧疚自縊說
在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演繹的情節是,西施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內疚,覺得對不起吳王夫差,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脫,最后自縊于館娃宮內。
2、被范蠡帶走說
這種說法較為風行,典籍中有記載。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后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學戲劇作品大都這么描繪。說吳國滅亡的當天,范蠡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
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臺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蘇東坡曾經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在山東肥城陶山,據說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說
吳國滅亡以后,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但是范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色誘惑。他設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車把西施騙到太湖,又把她騙上船,到湖心的時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將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這樣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4、被吳人沉江說
民間有一種傳說,吳國滅亡后,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東坡異物志》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唐代羅隱寫詩道:“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為誰。”從唐代人寫的這首詩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吳人沉江說”,有一定市場。
5、被勾踐沉江說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傳說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和“被吳人沉江說”、“被范蠡沉湖說”是異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6、被越后沉江說
傳說越國滅吳后,勾踐欲將西施收進后宮。越后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擔心西施禍害西施越國,就令手下將其裹進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范蠡與西施是什么關系
西施和范蠡是春秋時期的越國人,西施國色天香,傾國傾城,范蠡是越國大夫,和西施日久生情。
后來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迫前往吳國為奴,為能夠回來。就想挑選美女獻給吳王,企圖對吳王實施美人計。后來西施挺身而出。吳國被滅,西施和范蠡歸隱山林。
西施沉魚的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個著名的美女叫西施。因為長得非常漂亮,西施在河里浣紗的時候,有魚從她身邊游過,見到西施的美貌就忘了游水,沉到河底去了。所以,人們用“沉魚”來形容西施的美貌。
越國在和吳國的戰爭中失敗了,向吳國投降。為了討好吳國,越王把西施和很多財物獻給了吳王。
西施為了越國的重新強大,用自己的美貌迷惑吳王,她成為了吳王最喜愛的妃子。從此,吳王很長時間都不關心國家的事情,他的親人和大臣也都遠離了他。
就這樣,吳國漸漸衰弱了,而越國得到了很多時間建設國家。
后來,越國又逐漸強大起來,最后打敗了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