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謂戴不勝曰原文及翻譯
孟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孟子尊崇孔子“仁”的學說,提出“仁政”理念,他還效仿孔子周游列國,但他的政治主張很少被接受。
孟子謂戴不勝曰原文及翻譯
原文:
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參考譯文:
孟子對戴不勝說:“你想你的君王學好嗎?我明白告訴你。這里有位楚國的官員,希望他的兒子會說齊國話,那么,找齊國人來教呢?還是找楚國人來教呢?”答道:“找齊國人來教。”
孟子說:“一個齊國人教他,卻有許多楚國人在打擾,縱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說齊國話,也是做不到的;假若帶領他在臨淄莊街岳里的鬧市,住上幾年,縱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說楚國話,也是做不到的。
你說薛居州是個好人,要他住在王宮里。如果在王宮中的年齡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是好人,那王同誰干出壞事來呢?如果在王宮中,年齡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不是好人,那王又同誰干出好事來呢?一個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樣呢?
孟子的著作有哪些
《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游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
孟子周游列國多少年
孟子曾經游歷齊、宋、滕、魏、魯等國,前后有二十多年。
孟子周游列國曾去齊國、宋國、滕國、魏國、魯國等諸國。
孟子44歲的時候懷著自己的政治理想帶領弟子周游列國,62歲回到老家鄒國,不再出游了。
孟子一生的經歷,也很象孔子,過著長期的私人講學的生活,中年以后懷著政治抱負,帶著學生周游列國。隨從的學生最盛的時候,是跟在身后的車幾十輛,跟隨的人幾百個。
他也是到處受到當權人物的款待,他到了哪一國,都無所顧忌地批評國君,甚至責備得國君環顧左右的人,把話題扯到別的事情上,而他的政治主張卻不被接受。
孟子晚年回到故鄉,從事教育和著述。孟子的弟子雖沒有孔子那么多,但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學說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國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鄉與萬章等人整理《經》、《書經》,闡發孔丘的思想學說,寫成《孟子》一書,共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