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人生經歷對我們的啟示
李斯是秦朝的左丞相,是法家思想的實踐者,但他與宦官趙高斗法過程中,卻兩次掉入陷阱,最終一個痛苦難耐的洗腦游戲,整的李斯不敢申冤,李斯有才華,有志向,有能力,最終卻不得善終。
李斯的人生經歷對我們的啟示
生命的意義不僅僅是榮華富貴,比榮華富貴更為重要的是人生的價值。李斯早年一心想得到富貴,當他擁有了那一切的時候,其實他一點也不快樂,反而迷茫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處。當他失去一切的時候,他最懷念的并不是努力得到的無盡之財富,而是貧窮時和兒子牽黃狗追兔子的生活。
太史公司馬遷對李斯有很委婉的評價:“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意思是說:人們都認為李斯為秦國盡忠,最后卻被誅殺,我考察了李斯事跡后,跟世俗的看法不一樣。李斯是一個太過看重自己得失的人,這是導致他最后命運悲慘的根源。
李斯的名言語錄
1、人之賢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2、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
3、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
4、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5、觀望廣麗,從臣咸念,原道至明。
6、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修長。
7、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
8、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9、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
10、臣不避死而庶幾,孝子不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矣。
11、以人徹己,則己貴而人賤;以己詢人,則己賤而人貴。
李斯的主要成就
1、廢分封、立郡縣
秦統一六國之后,朝廷中的大臣們對于如何治理這個龐大的帝國存在很大爭執,以丞相王綰為首的多數大臣認為可以實行分封制,授各地貴族予世襲的諸侯名份,讓諸侯王來鎮守疆土。而李斯則認為周實行分封制,后期卻了天下大亂,諸侯王之間互相傾軋,不聽號令,最終周王室滅亡,因此分封制不可取。
他主張在全國實行郡縣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和國家的統一。秦始皇贊同李斯的意見,于是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這些郡縣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完全聽命于中央和皇帝。從此,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就在中國歷史上沿襲下來。
2、統一思想與文字
秦朝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李斯認為國家治理應根據現實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方針政策,而不應從古人出發,要求國家需要有統一的思想。于是李斯主張思想上禁止異說,統一思想,曾于始皇三十四年建議秦始皇發動“焚書”。李斯不僅主張一切以法行事,依法治國,而且認為法治當嚴,主張嚴刑峻法。
3、統一度量衡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有各自的度量衡制度。秦統一后,不同的制度嚴重阻礙了國家的經濟發展。于是,李斯向始皇帝上書建議統一度量衡,然后李斯便以秦國原有的度、量、衡為標準,并在商鞅曾頒布的標準器上再次改進,制成統一后的標準器發布全國,而與標準器不同的度、量、衡則一律被禁止使用。
李斯統一的度量衡長度以寸、尺、丈為單位,采用十進制;體積容量以合、升、斗、桶為單位,也采用十進制;重量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度量衡標準確定之后,李斯又建立了關于度量衡的制度法規,以此在國內推廣度量衡的標準。